0-3型矿渣/粉煤灰碱激发基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绪论第12-24页
    1.1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0-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第13-17页
        1.2.10-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0-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压电机理第15-16页
        1.2.3影响0-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因素第16-17页
        1.2.40-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优势与不足第17页
    1.3碱激发胶凝材料第17-20页
        1.3.1碱激发胶凝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2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定义及特点第18-19页
        1.3.30-3型碱激发基压电复合材料的特点第19-20页
    1.4研究内容、路线和创新点第20-24页
        1.4.1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研究路线第21-23页
        1.4.3研究创新点第23-24页
第二章原材料与实验方法第24-34页
    2.1实验原材料第24-26页
    2.2碱激发基胶凝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6-31页
    2.3碱激发基压电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第31-34页
        2.3.1压电应变常数d33第31页
        2.3.2相对介电常数εr第31-32页
        2.3.3介电损耗tanσ第32页
        2.3.4压电电压常数g33第32-34页
第三章基于正交分析实验法的压电复合材料关键影响要素分析研究第34-53页
    3.1实验设计第35-37页
    3.2正交分析法结果第37-38页
    3.3压电应变常数d33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第38-43页
        3.3.1压电应变常数d33的关键影响优化配合比研究第38-42页
        3.3.2三因素对于d33的影响程度的分析第42-43页
    3.4相对介电常数εr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第43-46页
        3.4.1相对介电常数εr的优化配合比研究第43-45页
        3.4.2三因素对于相对介电常数εr的影响程度分析第45-46页
    3.5介电损耗tanσ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第46-49页
        3.5.1介电损耗tanσ的影响优化配合比研究第46-48页
        3.5.2三因素对于介电损耗tanσ的影响程度分析第48-49页
    3.6压电电压常数g33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第49-52页
        3.6.1压电电压常数g33的关键影响因素优化配合比研究第49-51页
        3.6.2三因素对于压电压电常数g33的影响程度分析第51-52页
    3.7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矿粉比、水玻璃模数与压制成型压力对压电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第53-68页
    4.1实验设计第54-55页
    4.2矿粉比对压电复合材料压电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第55-59页
    4.3压制成型压力对压电复合材料压电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第59-62页
    4.4水玻璃模数对压电复合材料压电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第62-65页
    4.5本章小结第65-68页
第五章功能相和极化条件对压电复合材料压电性能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第68-91页
    5.1压电陶瓷掺量对于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第68-73页
        5.1.1PZT含量对压电应变常数d33的影响第68-70页
        5.1.2PZT含量对相对介电常数εr的影响第70-71页
        5.1.3PZT含量对介电损耗tanσ的影响第71-72页
        5.1.4PZT含量对压电电压常数g33的影响第72-73页
    5.2压电陶瓷颗粒粒度对于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第73-77页
        5.2.1PZT颗粒粒度对压电应变常数d33的影响第74-75页
        5.2.2PZT颗粒粒度对相对介电常数εr的影响第75-76页
        5.2.3PZT颗粒粒度对介电损耗tanσ的影响第76-77页
        5.2.4PZT颗粒粒度对压电电压常数g33的影响第77页
    5.3压电陶瓷不同粒径级配对于压电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第77-81页
    5.4极化条件对于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第81-90页
        5.4.1极化温度对压电性能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第81-85页
        5.4.2极化强度对压电性能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第85-87页
        5.4.3极化时间对压电性能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第87-90页
    5.5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6.1结论第91-92页
    6.2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制裂缝平台巴西圆盘动态劈裂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拱平面内徐变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