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考试制度及其转型动因 | 第14-24页 |
第一节 科举考试制度及其自身僵化 | 第14-19页 |
第二节 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动因 | 第19-24页 |
一、新式学堂考试的兴起 | 第19-21页 |
二、孙中山的考试权思想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立法 | 第24-37页 |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立法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立法 | 第26-29页 |
第三节 广州--武汉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立法 | 第29-32页 |
第四节 南京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立法 | 第32-37页 |
第四章 民国时期文官考试立法评析及其启发意义 | 第37-52页 |
第一节 各个时期文官考试立法的逐步完善 | 第37-40页 |
第二节 立法水平逐步提高 | 第40-42页 |
一、民国时期文官考试立法形式多样 | 第40页 |
二、民国时期文官考试立法技术逐步科学合理 | 第40-42页 |
第三节 民国时期文官考试立法的不足 | 第42-45页 |
一、立法中体现了较浓的党派色彩和人治色彩 | 第42-43页 |
二、文官考试任职覆盖面过小 | 第43-44页 |
三、立法实施效果不佳 | 第44-45页 |
第四节 民国时期文官考试立法对我国当前考试制度的启发意义 | 第45-52页 |
一、我国当前需要完善考试方面的制度、法规 | 第45-49页 |
二、民国时期文官考试立法对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启发意义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