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五仙观历史建筑环境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 第13-14页 |
·具体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14-15页 |
·前人成果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7-20页 |
本章注释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五仙观的历史背景与文物价值 | 第21-49页 |
·五仙观的历史沿革 | 第21-23页 |
·广州城与五仙观的密切关系 | 第23-28页 |
·“羊城”的名称来源 | 第23-24页 |
·广州古城格局的重要坐标之一 | 第24-26页 |
·反映了城市的地理特征与历史变迁 | 第26-28页 |
·五仙观的建筑艺术价值 | 第28-33页 |
·因山就势的空间特色 | 第28-30页 |
·严整有序的群体布局特点 | 第30-33页 |
·五仙观的古建筑技术研究价值 | 第33-39页 |
·清代广府门式建筑——仪门 | 第33-34页 |
·明代殿堂建筑——后殿 | 第34-36页 |
·广州唯一的明代钟楼建筑——禁钟楼 | 第36-37页 |
·灵活巧妙的东西庑廊 | 第37-39页 |
·五仙观的历史文化价值 | 第39-47页 |
·“五羊衔谷”的历史文化背景 | 第39-40页 |
·明清羊城八景 | 第40页 |
·观内的文化载体元素 | 第40-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页 |
本章注释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城市历史建筑环境保护与更新的理论基础 | 第49-72页 |
·城市历史建筑环境的含义与价值 | 第49-53页 |
·城市历史环境的含义 | 第49-50页 |
·城市历史环境的价值 | 第50-53页 |
·城市历史建筑环境保护的几点原则 | 第53-61页 |
·整体片区的保护,而非仅保存独栋建筑单体 | 第53-57页 |
·保存建筑,也要保存建筑所承载的文化 | 第57-58页 |
·对原真性的再思考——复原通明阁 | 第58-60页 |
·历史痕迹的完整性保护 | 第60-61页 |
·“气韵之和,和而不同”的更新设计思想 | 第61-63页 |
·“气韵”与“和” | 第61-62页 |
·建筑的“形式符号”与“气韵” | 第62-63页 |
·相关案例的分析与研究 | 第63-70页 |
·书画作品的解读 | 第63-64页 |
·“气韵契合,断代清晰”的案例分析 | 第64-65页 |
·把握建筑性格特征的案例分析与研究 | 第65-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本章注释 | 第71-72页 |
第四章 五仙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历程 | 第72-101页 |
·五仙观历史建筑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 第72-81页 |
·前广场的空间整合 | 第73-78页 |
·单体建筑的保护与修复 | 第78-80页 |
·园林绿化环境的修缮 | 第80-81页 |
·五仙观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 | 第81-86页 |
·五仙观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规划 | 第81-82页 |
·五仙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 第82-86页 |
·五仙观历史建筑环境的更新方案探索 | 第86-99页 |
·扩建任务的提出——建设南粤先贤馆 | 第86-87页 |
·五仙观历史建筑环境的场所特性 | 第87-89页 |
·五仙观历史建筑环境更新方案的设计探索 | 第89-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本章注释 | 第100-101页 |
结语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附录 | 第104-133页 |
附录1:五仙观相关史料 | 第104-107页 |
附录2:后殿及钟楼测绘图 | 第107-122页 |
附录3:56 名入馆先贤名单 | 第122-129页 |
附录4:五仙观先贤馆方案平面图 | 第129-13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