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s | 第4-6页 |
前言 | 第6-13页 |
(一) 汤显祖生平和思想简介 | 第7-10页 |
(二) 思想背景 | 第10-13页 |
一、追求“至情” | 第13-17页 |
(一) 视情感为文学艺术的生命:“世总为情,情生诗歌” | 第13-14页 |
(二) 对情的热烈歌颂 | 第14-17页 |
二、灵性、意趣和超现实的表现形式 | 第17-23页 |
(一) 崇尚自然灵气:“有灵性者自为龙” | 第17-19页 |
(二) 追求意趣:“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 第19-21页 |
(三) 对表现奇异、超现实故事情节的提倡:“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 第21-23页 |
三、美好理想和生命意识 | 第23-27页 |
(一) 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赞美 | 第23-26页 |
(二) 生命意识 | 第26-27页 |
四、女性意识和个性解放 | 第27-31页 |
(一) 女性意识的张扬 | 第27-30页 |
(二) 反对封建礼教的个性解放精神 | 第30-31页 |
五、对“恶情”的揭露和批判 | 第31-35页 |
(一) 对贪婪、妒忌和淫欲的批判 | 第31-34页 |
(二) 对“恶情”的揭露与批判是对真正符合人性的“善情”的肯定 | 第34-35页 |
六、价值及影响 | 第35-41页 |
(一) 汤沈之争 | 第35-37页 |
(二) 明清时代的相关评论 | 第37-38页 |
(三) 续本、改本及模仿之作甚多 | 第38-39页 |
(四) 剧作的悠久舞台生命力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