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引言第13-36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13-16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6-32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6-26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26-32页
 三、研究思路第32-34页
 四、研究方法第34页
 五、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34-36页
第一章 马克思理论视域的转换与其技术哲学思想的形成第36-88页
 第一节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技术哲学思想第38-52页
  一、对象性关系理论与异化劳动理论第39-46页
  二、异化劳动理论视域下的技术哲学思想第46-52页
 第二节 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其技术哲学第52-69页
  一、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53-60页
  二、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技术哲学思想第60-69页
 第三节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其技术哲学第69-88页
  一、马克思理论的实证研究转向第69-76页
  二、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技术哲学第76-88页
第二章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第88-111页
 第一节 综合性质:人本主义技术观与唯物史观的技术观之整合第88-96页
  一、整合的最高价值取向:"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第89-91页
  二、整合的基本理论关系:"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第91-96页
 第二节 辩证性质:技术的历史进步性与异化的可能性第96-103页
  一、技术的进步意义第96-99页
  二、技术异化的可能性第99-103页
 第三节 社会历史性质:技术哲学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相结合第103-111页
  一、以资本主义批判为前提的技术哲学思想第103-105页
  二、以资本理性批判为前提的技术批判第105-111页
第三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人本主义解读第111-151页
 第一节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技术批判第112-122页
  一、物化理论第113-118页
  二、卢卡奇物化理论视域下的技术批判思想第118-122页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与技术批判第122-136页
  一、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工具理性批判视域下的技术批判思想第122-130页
  二、马尔库塞的工具理性批判视域下的技术批判思想第130-136页
 第三节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及其技术哲学思想第136-151页
  一、交往(合)理性思想第137-143页
  二、交往(合)理性视域下的技术哲学思想第143-151页
第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科学主义解读第151-175页
 第一节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科学主义解读第151-159页
  一、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方式之批判第152-154页
  二、结构主义马克主义的"科学"解读第154-159页
 第二节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与技术哲学的科学主义解读第159-175页
  一、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框架的逻辑分析及功能解释第160-168页
  二、柯亨的技术哲学思想第168-175页
第五章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第175-211页
 第一节 为当代工业社会发展提供哲学智慧第175-185页
  一、推动当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应大力发展科技与生产力第176-180页
  二、以改革和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第180-185页
 第二节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第185-202页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形势与对全球问题的反思第185-188页
  二、生态文明导向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和谐第188-202页
 第三节 为现代性批判提供基本的理论资源第202-211页
  一、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由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到技术批判第203-206页
  二、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在当代的发展——技术理性为主要特征的工具理性批判第206-211页
结语第211-214页
参考文献第214-222页
后记第222-224页
附录: 攻博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第224页

论文共2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尼日尔的地方分权:改革的问题及反应--以ALLAKAYE镇为研究案例
下一篇: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