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本文结构 | 第20-22页 |
第2章 国际及国内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现状分析 | 第22-44页 |
·国际装备制造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 第22-25页 |
·国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 第22-23页 |
·可以借鉴的方面 | 第23-25页 |
·国际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 第25-30页 |
·国际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技术服务体系发展过程 | 第25-27页 |
·美国、德国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状况分析 | 第27-30页 |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基本特征 | 第30-35页 |
·行业优势 | 第30-32页 |
·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行业发展机会 | 第33-34页 |
·行业面临发展的障碍 | 第34-35页 |
·我国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 第35-43页 |
·我国共性技术服务体系的发展过程 | 第35-37页 |
·上海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发展概况 | 第37-41页 |
·上海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总结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 | 第44-53页 |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集中度分析 | 第44-50页 |
·区位商法介绍 | 第44-45页 |
·装备制造业的区位商法分析 | 第45-47页 |
·总体分析 | 第47-48页 |
·集中度分析 | 第48-49页 |
·差值对比分析 | 第49-50页 |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阶段分析 | 第50-52页 |
·临界点判断 | 第50-51页 |
·企业数量与盈利能力判断 | 第51页 |
·企业数量与生产能力判断 | 第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河北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评价 | 第53-71页 |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概况 | 第53页 |
·评价方法选择及原则 | 第53-60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53-59页 |
·选择评价方法的原则 | 第59-6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60-62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第60-61页 |
·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61-62页 |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评价 | 第62-65页 |
·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2-63页 |
·熵值法对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3-64页 |
·利用熵AHP 法修正权重 | 第64-65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5-70页 |
·总体评分 | 第66-67页 |
·差距分析 | 第67-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设计 | 第71-86页 |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定位及目标 | 第71-73页 |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定位 | 第71-72页 |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目标确定 | 第72-73页 |
·河北省共性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原则 | 第73-74页 |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总体设计 | 第74-84页 |
·服务体系的管理职能 | 第75-77页 |
·服务体系的服务层功能 | 第77-83页 |
·服务体系的资源层功能 | 第83-84页 |
·服务体系的网络设计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服务体系实施对策 | 第86-97页 |
·政府对于共性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对策 | 第86-89页 |
·促进共性技术的专利申请和实施的政策 | 第87页 |
·政府对于共性技术研发的税收政策 | 第87-88页 |
·银行对于共性技术研发的贷款政策 | 第88页 |
·政府对于共性技术研发的土地政策 | 第88-89页 |
·河北省以外企业对于共性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对策 | 第89-90页 |
·对于国外企业资金的吸引政策 | 第89页 |
·对于我国河北省以外企业资金的吸引政策 | 第89-90页 |
·河北装备制造企业对共性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对策 | 第90-92页 |
·企业增加投资并积极参与服务体系建设 | 第90-91页 |
·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 | 第91页 |
·避免重复引进并建立推广机制 | 第91-92页 |
·共性技术服务体系中软硬件资源的建设对策 | 第92-94页 |
·对进口设备的政策 | 第93页 |
·企业对于共性技术研发设备的投资政策 | 第93页 |
·对于企业租用服务体系设备的政策 | 第93-94页 |
·处于集群成熟期的共性技术服务体系发展对策 | 第94-95页 |
·对人员的培训政策 | 第95-96页 |
·服务体系的运行监督对策 | 第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结论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作者简介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