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花的综合利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7页 |
| ·我国板栗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板栗花概述 | 第12-14页 |
| ·板栗花的化学成分 | 第14-16页 |
| ·板栗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第16页 |
| ·板栗花的药理作用 | 第16-17页 |
| ·板栗花综合利用的依据及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板栗花提取物的抑菌性研究 | 第17页 |
| ·板栗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 第17-18页 |
| ·板栗花提取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 第18页 |
| ·板栗花中提取雌二醇的研究 | 第18页 |
| ·植物精油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主要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2章 板栗花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 第22-35页 |
|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23-24页 |
| ·实验原料 | 第23页 |
|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 ·原料预处理 | 第24页 |
| ·板栗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24-25页 |
| ·板栗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定性分析 | 第25页 |
| ·板栗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定量分析 | 第2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4页 |
| ·提取物定性实验结果 | 第25-26页 |
| ·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26页 |
| ·芦丁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26-27页 |
| ·稳定性试验结果 | 第27-28页 |
| ·重现性试验 | 第28页 |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28-29页 |
|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 ·交试验 | 第31-33页 |
| ·提取物红外图谱分析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板栗花香气成分提取鉴定及应用研究 | 第35-50页 |
| ·实验材料、试剂与设备 | 第35-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 ·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 ·实验设备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 ·快速萃取板栗花中精油 | 第36-37页 |
| ·板栗花精油成分的鉴定 | 第37-38页 |
| ·蒸馏法制备板栗花空气清新剂 | 第38页 |
| ·蒸馏单因素试验 | 第38-39页 |
| ·交试验 | 第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 ·板栗花精油成分的确定 | 第39-40页 |
| ·板栗花精油的GC-MS分析 | 第40-42页 |
|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 ·板栗花清新剂的感官与理化试验 | 第46-48页 |
| ·感官试验方法 | 第46页 |
| ·理化指标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 ·实验结果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4章 板栗花提取物的抑菌性研究 | 第50-61页 |
|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50-51页 |
| ·材料 | 第50页 |
|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 ·供试菌种的准备与处理 | 第51-52页 |
| ·供试药剂的准备与处理 | 第52页 |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52页 |
| ·含菌平板的制备 | 第52页 |
| ·体外抑菌活性测定 | 第52-53页 |
| ·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 ·板栗干花釜底液的抑菌效果 | 第53-55页 |
| ·新鲜板栗花的抑菌效果 | 第55-57页 |
| ·混合釜底液的抑菌效果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第68-69页 |
| 已发表学术论文 | 第68页 |
| 申请国家专利 | 第68页 |
| 待发表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