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国防生与美国“后备军官训练团”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 作者简介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ROTC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 ·国防生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 ·人才培养模式 | 第18-19页 |
| ·国防生 | 第19-20页 |
| ·美国"后备军官训练团"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我国高校国防生与美国ROTC培养历史 | 第21-25页 |
| ·我国高校国防生培养历史沿革 | 第21-22页 |
| ·美国ROTC培养历史沿革 | 第22-24页 |
| ·比较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我国高校国防生与美国ROTC培养模式比较 | 第25-57页 |
| ·法律体系 | 第25-27页 |
| ·国防生培养的法律体系 | 第25-26页 |
| ·ROTC培养的法律体系 | 第26页 |
| ·比较 | 第26-27页 |
| ·组织制度 | 第27-32页 |
| ·国防生培养组织制度 | 第27-28页 |
| ·ROTC培养组织制度 | 第28-31页 |
| ·比较 | 第31-32页 |
| ·培养目标 | 第32-34页 |
| ·国防生培养目标 | 第32-33页 |
| ·ROTC培养目标 | 第33页 |
| ·比较 | 第33-34页 |
| ·培养过程 | 第34-52页 |
| ·招生选拔 | 第34-36页 |
| ·国防生招生选拔 | 第34-35页 |
| ·ROTC招生选拔 | 第35-36页 |
| ·比较 | 第36页 |
| ·培养内容 | 第36-43页 |
| ·国防生培养内容 | 第36-38页 |
| ·ROTC培养内容 | 第38-43页 |
| ·比较 | 第43页 |
| ·课程与训练体系 | 第43-49页 |
| ·国防生课程与训练体系 | 第43-45页 |
| ·ROTC课程与训练体系 | 第45-49页 |
| ·比较 | 第49页 |
| ·考核与淘汰机制 | 第49-52页 |
| ·国防生考核与淘汰机制 | 第49-50页 |
| ·ROTC考核与淘汰机制 | 第50-52页 |
| ·比较 | 第52页 |
| ·培养途径 | 第52-55页 |
| ·国防生培养途径 | 第52-54页 |
| ·ROTC培养途径 | 第54-55页 |
| ·比较 | 第55页 |
| ·ROTC培养模式的启示 | 第55-57页 |
| ·培养法律体系健全 | 第55页 |
| ·培养质量重于数量 | 第55-56页 |
| ·学员培养与部队实际紧密结合 | 第56页 |
| ·奖学金激励作用显著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我国高校国防生培养模式现状实证分析 | 第57-66页 |
| ·国防生培养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57-63页 |
| ·问卷调查情况简介 | 第57页 |
|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57-63页 |
| ·当前国防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63-66页 |
| ·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63-64页 |
| ·组织制度缺少协调机制 | 第64页 |
| ·培养内容与培养目标衔接不紧密 | 第64页 |
| ·军政训练设置不合理 | 第64-65页 |
| ·考核与淘汰机制尚不健全 | 第65页 |
| ·国防奖学金激励作用尚不明显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高校国防生培养模式对策研究 | 第66-70页 |
| ·完善国防生培养模式结构样式的措施 | 第66-67页 |
| ·健全国防生培养法律体系 | 第66页 |
| ·建立国防生培养组织协调机制 | 第66-67页 |
| ·完善国防生培养模式运行方式的措施 | 第67-70页 |
| ·优化国防生培养内容 | 第67页 |
| ·优化军政训练设置 | 第67-68页 |
| ·构建强大的师资力量 | 第68页 |
| ·健全考核与淘汰机制 | 第68页 |
| ·充分开发国防奖学金的激励作用 | 第68页 |
| ·开设国防生军事体育课 | 第68-7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附录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