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论文

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63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第18-4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8-20页
  二、定义与术语第20-24页
  三、旅游信息共享发展沿革第24-40页
  四、研究价值与意义第40-44页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难点第44-49页
  一、研究思路第44-46页
  二、研究方法第46-48页
  三、研究难点第48-49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49-63页
  一、相关研究成果检索第49-53页
  二、国外研究综述第53-59页
  三、国内研究综述第59-63页
第二章 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基础理论第63-106页
 第一节 旅游信息传播理论第63-77页
  一、旅游信息的概念第63-69页
  二、旅游信息的特征第69-73页
  三、旅游信息的传播路径第73-77页
 第二节 信息经济学理论第77-87页
  一、信息经济的原点第77-80页
  二、信息经济的模式第80-82页
  三、信息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影响第82-87页
 第三节 博弈理论第87-106页
  一、博弈基本理论第87-89页
  二、旅游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博弈分析第89-97页
  三、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的博弈分析第97-106页
第三章 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影响因子分析第106-145页
 第一节 问卷设计及主要分析方法第106-114页
  一、问卷设计第106-107页
  二、主要分析方法第107-114页
 第二节 信息共享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114-120页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114-115页
  二、评价指标的系统分析第115-119页
  三、评价指标的选取第119-120页
 第三节 信息共享因子探索性分析(EFA)第120-136页
  一、本次调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120-121页
  二、初次因子探索性分析第121-124页
  三、第二次因子探索性分析第124-127页
  四、第三次因子探索性分析第127-129页
  五、因子命名第129-131页
  六、个人特征对信息共享的影响第131-133页
  七、根据EFA确定指标权重第133-136页
 第四节 信息共享因子的验证性分析(CFA)第136-145页
  一、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数据解读第136-141页
  二、结构模型建设第141-145页
第四章 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模型构建第145-192页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垂直模型第145-162页
  一、垂直模型的提出第145-153页
  二、垂直模型的运行机理第153-159页
  三、垂直模型案例分析第159-162页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水平模型第162-181页
  一、水平模型的提出第162-172页
  二、水平模型的运行机理第172-178页
  三、水平模型案例分析第178-181页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模型优化与整合第181-192页
  一、共享模式的优化第181-184页
  二、共享模式的整合第184-192页
第五章 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的保障与维护第192-226页
 第一节 保障与维护的路径与实质第192-198页
  一、保障与维护的路径第192-195页
  二、保障与维护的实质第195-198页
 第二节 信息化标准问题与对策分析第198-207页
  一、旅游目的地信息化标准现状第198-200页
  二、旅游信息化标准的内容与原则第200-203页
  三、实施旅游信息化标准的对策第203-207页
 第三节 信息共享收益及其效率分析第207-216页
  一、收益均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207-209页
  二、信息共享的效率模型分析第209-213页
  三、信息共享效率的实现条件第213-216页
 第四节 信息化规划与战略创新第216-226页
  一、信息化规划的作用与内涵第216-219页
  二、信息化规划的战略创新第219-22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226-232页
 第一节 主要结论第226-230页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230-232页
参考文献第232-248页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248-250页
后记第250-252页

论文共2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治理创新视域下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下一篇:银行网络化营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