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L-鸟氨酸 | 第11-13页 |
1.1.1 L-鸟氨酸概述 | 第11页 |
1.1.2 L-鸟氨酸基本性质 | 第11页 |
1.1.3 L-鸟氨酸的应用 | 第11-12页 |
1.1.4 L-鸟氨酸的生产方法 | 第12-13页 |
1.2 谷氨酸棒杆菌中L-鸟氨酸代谢途径概述 | 第13-18页 |
1.2.1 菌株介绍 | 第13-15页 |
1.2.2 谷氨酸代谢通路介绍 | 第15-16页 |
1.2.3 不同氨基酸产量介绍 | 第16-18页 |
1.3 提高产量的常用方法 | 第18-20页 |
1.3.1 随机突变 | 第18页 |
1.3.2 代谢工程 | 第18-19页 |
1.3.3 发酵条件优化 | 第19-20页 |
1.4 控制基因表达的常用方法 | 第20-21页 |
1.4.1 基因层面 | 第20页 |
1.4.2 转录层面 | 第20-21页 |
1.4.3 翻译层面 | 第21页 |
1.4.4 酶工程 | 第21页 |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1-23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启动序列替换提高L-鸟氨酸产量的研究 | 第23-57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3-28页 |
2.2.1 实验菌株、质粒 | 第23-24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2.3 实验培养基及溶液 | 第25-27页 |
2.2.4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2.5 实验技术服务 | 第27页 |
2.2.6 软件及网站使用 | 第27-2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8-41页 |
2.3.1 菌体培养及发酵 | 第28-29页 |
2.3.2 蛋白质组学鉴定 | 第29页 |
2.3.3 启动序列筛选 | 第29-30页 |
2.3.4 荧光蛋白表达菌的构建 | 第30-38页 |
2.3.5 荧光及生物量测定 | 第38页 |
2.3.6 ArgC启动序列替换菌的构建 | 第38-40页 |
2.3.7 鸟氨酸的测定 | 第40-41页 |
2.3.8 LysE启动序列替换菌株的构建 | 第4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1-55页 |
2.4.1 菌体的培养及发酵 | 第41-42页 |
2.4.2 蛋白质谱数据分析 | 第42-48页 |
2.4.3 启动序列分析 | 第48-49页 |
2.4.4 荧光蛋白表达菌的构建及荧光强度测定 | 第49-51页 |
2.4.5 ArgC启动序列替换菌的构建及产量测定 | 第51-53页 |
2.4.6 LysE启动序列替换菌的构建及产量测定 | 第53-54页 |
2.4.7 启动序列保守性分析 | 第54-5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3章 酯酶Est3563的理性改造 | 第57-74页 |
3.1 前言 | 第57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57-60页 |
3.2.1 实验菌株、质粒 | 第57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57-58页 |
3.2.3 实验培养基及溶液 | 第58-59页 |
3.2.4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3.2.5 实验技术服务 | 第59-60页 |
3.2.6 软件及网站使用 | 第6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60-63页 |
3.3.1 酯酶的结构的获得 | 第60-61页 |
3.3.2 突变位点预测 | 第61页 |
3.3.3 酶的突变实验 | 第61-62页 |
3.3.4 酶的表达纯化及酶活测定 | 第62-63页 |
3.3.5 酶分子的3D打印 | 第63页 |
3.3.6 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6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3-73页 |
3.4.1 Est3563的同源建模及结构分析 | 第63-65页 |
3.4.2 突变位点的筛选 | 第65-67页 |
3.4.3 Est3563及其突变体的酶学性质分析 | 第67-69页 |
3.4.4 3D打印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3.4.5 酯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 | 第70-72页 |
3.4.6 突变体酶活提高的原理探究 | 第72-73页 |
3.5 酯酶课题小结 | 第73-74页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4.1 研究总结 | 第74-75页 |
4.2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附录一 | 第83-88页 |
附录二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