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善寺大雄宝殿柱间斗栱足尺模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13-26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3-17页 |
1.1.1 会善寺大雄宝殿 | 第13-14页 |
1.1.2 会善寺大雄宝殿檐下斗栱 | 第14-1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2.1 试验研究 | 第17-21页 |
1.2.2 模拟理论分析 | 第21-22页 |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2-23页 |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23-26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4.2 本文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2 会善寺大雄宝殿斗栱构造特点及功能 | 第26-38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会善寺大雄宝殿檐下斗栱构件详解 | 第27-29页 |
2.2.1 栱 | 第28页 |
2.2.2 昂 | 第28-29页 |
2.2.3 斗 | 第29页 |
2.3 会善寺大雄宝殿斗栱的构造搭接 | 第29-31页 |
2.3.1 柱间斗栱 | 第29-30页 |
2.3.2 转角斗栱 | 第30-31页 |
2.4 会善寺大雄宝殿斗栱的功能 | 第31-32页 |
2.4.1 结构功能 | 第31-32页 |
2.4.2 艺术审美 | 第32页 |
2.4.3 等级标志 | 第32页 |
2.5 会善寺大雄宝殿斗栱的传力机制 | 第32-33页 |
2.6 足尺试件制作 | 第33-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会善寺大雄宝殿斗栱足尺竖向试验研究 | 第38-56页 |
3.1 试验概况 | 第38-40页 |
3.1.1 试验目的 | 第38页 |
3.1.2 加载装置 | 第38-39页 |
3.1.3 测点布置 | 第39-40页 |
3.1.4 加载制度 | 第40页 |
3.2 试验现象 | 第40-45页 |
3.2.1 Z01 试件现象 | 第40-43页 |
3.2.2 Z02 试件现象 | 第43-45页 |
3.3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45-55页 |
3.3.1 荷载—位移曲线 | 第45-47页 |
3.3.2 分层变形 | 第47-50页 |
3.3.3 延性系数 | 第50-51页 |
3.3.4 荷载-应变曲线 | 第51-53页 |
3.3.5 竖向刚度计算模型 | 第53-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会善寺大雄宝殿斗栱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 | 第56-96页 |
4.1 试验概况 | 第56-59页 |
4.1.1 试验目的 | 第56页 |
4.1.2 加载装置 | 第56-57页 |
4.1.3 测点布置 | 第57-58页 |
4.1.4 加载方案 | 第58-59页 |
4.2 试验现象 | 第59-71页 |
4.2.1 X01 低周反复加载 | 第59-63页 |
4.2.2 X02 低周反复加载 | 第63-66页 |
4.2.3 Y01 低周反复加载 | 第66-68页 |
4.2.4 Y02 低周反复加载 | 第68-71页 |
4.3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71-94页 |
4.3.1 滞回曲线 | 第71-74页 |
4.3.2 骨架曲线 | 第74-79页 |
4.3.3 延性系数 | 第79-82页 |
4.3.4 耗能能力 | 第82-85页 |
4.3.5 刚度退化曲线 | 第85-89页 |
4.3.6 强度退化曲线 | 第89-92页 |
4.3.7 水平刚度计算模型 | 第92-9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6-99页 |
5.1 结论 | 第96-98页 |
5.2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