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绪论 | 第12-31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价值和意义 | 第12-18页 |
第二节 盖恩斯的小说的接受情况与研究现状 | 第18-29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29-31页 |
第一章 重压下的勇气:盖恩斯小说中黑人男性气概的总基调 | 第31-71页 |
第一节 男性气概的提出 | 第31-35页 |
第二节 关于男性气概建构的学术之争 | 第35-43页 |
第三节 盖恩斯其人其作对黑人男性气概的理解 | 第43-50页 |
第四节 种族歧视语境下黑人男性气概建构的意义 | 第50-71页 |
第二章 打破男权文化的怪圈:女性与黑人男性气概 | 第71-102页 |
第一节 盖恩斯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第72-75页 |
第二节 盖恩斯小说中黑人男性气概建构过程中的女性参与 | 第75-102页 |
第三章 不再相互寻找的父与子:父性与黑人男性气概 | 第102-129页 |
第一节 "父亲"的缺失:盖恩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表征 | 第102-113页 |
第二节 "罪"与"罚":父性缺失的沉重代价 | 第113-123页 |
第三节 父性的回归:黑人男性气概建构的必经之途 | 第123-129页 |
第四章 "双重意识"的超越:政治、文化身份与黑人男性气概 | 第129-151页 |
第一节 "做美国人":黑人男性的政治身份的建构及其叙事策略 | 第130-142页 |
第二节 "做黑人":黑人男性文化身份的选择 | 第142-149页 |
第三节 既做美国人,又做黑人:"双重意识"的超越 | 第149-151页 |
第五章 信仰与理性的结合:宗教、教育与黑人男性气概 | 第151-195页 |
第一节 一种不可或缺的救赎力量:宗教与黑人男性气概 | 第152-178页 |
第二节 "阅读、写作、算术"之外的东西:教育与黑人男性气概 | 第178-192页 |
第三节 "同舟共济、通力合作":信仰与理性的结合 | 第192-195页 |
第六章 个人与集体之间:社区与黑人男性气概 | 第195-227页 |
第一节 局外人:黑人社区集体疏离者的精神困境 | 第195-201页 |
第二节 个人与集体之间 | 第201-209页 |
第三节 社区对黑人男性气概建构的意义 | 第209-215页 |
第四节 一种恒定的动力源:责任意识 | 第215-227页 |
第七章 从过去走向未来:历史与黑人男性气概 | 第227-246页 |
第一节 历史创伤的书写 | 第227-236页 |
第二节 在历史中汲取力量 | 第236-240页 |
第三节 从过去走向未来 | 第240-246页 |
结论 | 第246-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261页 |
作者简历 | 第261-263页 |
后记 | 第263-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