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0-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2 非经济因素:城乡医保“去商品化”程度区域差异的来源 | 第12-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2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去商品化”程度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一个文献述评 | 第17-28页 |
2.1 经济因素主导:社会保障政策“去商品化”程度区域差异的来源 | 第17-21页 |
2.1.1 国际视野下的社保政策“去商品化”程度差异及其来源 | 第18-19页 |
2.1.2 中国情境下的医保政策“去商品化”程度差异及其来源 | 第19-21页 |
2.2 非经济因素:地方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行动者及其行为逻辑 | 第21-25页 |
2.2.1 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 第21-22页 |
2.2.2 地方政策企业家及其激励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 第22-24页 |
2.2.3 地方公民参与、部门利益博弈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 第24-25页 |
2.3 研究假设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地方行动情景及其行动者:一个分析框架 | 第28-34页 |
4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地方实践及其差异 | 第34-45页 |
4.1 案例选取与案例地区基本情况说明 | 第34-36页 |
4.2 城乡居民医保政策的地方实践:来自平湖和德清的案例 | 第36-42页 |
4.2.1 平湖:较低“去商品化”程度的城乡医保政策 | 第36-39页 |
4.2.2 德清:较高“去商品化”程度的城乡医保政策 | 第39-42页 |
4.3 中规中矩与政策创新:两地城乡医保“去商品化”程度对比 | 第42-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去商品化”程度区域差异的来源 | 第45-65页 |
5.1 财政平衡与收益最大化:地方财政在城乡医保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 第46-49页 |
5.2 激励与偏好:政策企业家在地方城乡医保政策过程中的角色分析 | 第49-55页 |
5.2.1 体制内政策企业家与城乡医保的“去商品化”程度 | 第49-53页 |
5.2.2 体制外政策企业家与城乡医保的“去商品化”程度 | 第53-55页 |
5.3 经济利益与行政利益:利益相关者在城乡医保政策过程中的博弈 | 第55-62页 |
5.3.1 “去商品化”程度的变化:来自人社部门与卫生部门的博弈 | 第56-59页 |
5.3.2 “去商品化”程度的变化:来自人社部门与参保群众的博弈 | 第59-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6 结论与启示 | 第65-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一: 各样本城市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具体内容 | 第75-80页 |
附录二: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标准的测算方法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