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工程机械行业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效应和风险研究--以徐工机械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7页
        1.3.1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融资特征研究第12-13页
        1.3.2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动因研究第13-14页
        1.3.3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效应研究第14-15页
        1.3.4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风险研究第15-16页
        1.3.5 工程机械行业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研究第16页
        1.3.6 文献述评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7-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页
    1.5 本文的创新点第18-19页
2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第19-22页
    2.1 概念界定第19页
        2.1.1 资产证券化融资第19页
        2.1.2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第19页
    2.2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基础理论第19-22页
        2.2.1 权衡理论第19-20页
        2.2.2 优序融资理论第20页
        2.2.3 信号传递理论第20页
        2.2.4 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第20-21页
        2.2.5 风险管理理论第21-22页
3 工程机械行业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现状分析第22-31页
    3.1 工程机械行业应收账款与融资情况第22-26页
        3.1.1 工程机械行业应收账款情况分析第22-23页
        3.1.2 工程机械行业融资情况分析第23-26页
    3.2 工程机械行业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第26-29页
        3.2.1 必要性分析第26-27页
        3.2.2 可行性分析第27-29页
    3.3 工程机械行业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进程第29-30页
    3.4 小结第30-31页
4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案例概述第31-41页
    4.1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情况分析第31-33页
        4.1.1 徐工机械简介第31页
        4.1.2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分析第31-33页
    4.2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动因分析第33-36页
        4.2.1 外部动因第33-34页
        4.2.2 内部动因第34-36页
    4.3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专项计划的方案第36-40页
        4.3.1 主要参与方第36-38页
        4.3.2 基础资产构成第38页
        4.3.3 信用增级方式第38-39页
        4.3.4 交易结构第39页
        4.3.5 发行方式第39-40页
        4.3.6 赎回方式第40页
    4.4 小结第40-41页
5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效应分析第41-55页
    5.1 对原始权益人的效应第41-52页
        5.1.1 经营业绩效应分析第41-48页
        5.1.2 自由现金流分析第48-49页
        5.1.3 公告效应分析第49-52页
    5.2 对计划管理人的效应第52页
    5.3 对投资者的效应第52-54页
    5.4 小结第54-55页
6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风险分析及应对第55-64页
    6.1 原始权益人面临的风险第55-58页
        6.1.1 交易结构风险第55页
        6.1.2 坏账损失风险第55-58页
    6.2 计划管理人面临的风险第58-60页
        6.2.1 提前偿还风险第58-59页
        6.2.2 道德风险第59-60页
    6.3 投资者面临的风险第60-61页
    6.4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风险应对建议第61-63页
        6.4.1 对原始权益人的建议第61-62页
        6.4.2 对计划管理人的建议第62页
        6.4.3 对投资者的建议第62-63页
    6.5 小结第63-64页
7 研究结论、启示与不足第64-67页
    7.1 研究结论第64页
    7.2 研究启示第64-66页
        7.2.1 对监管部门的启示第65页
        7.2.2 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启示第65-66页
        7.2.3 对中介机构的启示第66页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后记第70-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融合特征的滚动轴承多故障预测研究
下一篇: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纪录片字幕翻译研究--以《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