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融资特征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动因研究 | 第13-14页 |
1.3.3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效应研究 | 第14-15页 |
1.3.4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风险研究 | 第15-16页 |
1.3.5 工程机械行业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研究 | 第16页 |
1.3.6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 第19-2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页 |
2.1.1 资产证券化融资 | 第19页 |
2.1.2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 | 第19页 |
2.2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基础理论 | 第19-22页 |
2.2.1 权衡理论 | 第19-20页 |
2.2.2 优序融资理论 | 第20页 |
2.2.3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0页 |
2.2.4 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 | 第20-21页 |
2.2.5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3 工程机械行业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现状分析 | 第22-31页 |
3.1 工程机械行业应收账款与融资情况 | 第22-26页 |
3.1.1 工程机械行业应收账款情况分析 | 第22-23页 |
3.1.2 工程机械行业融资情况分析 | 第23-26页 |
3.2 工程机械行业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6-29页 |
3.2.1 必要性分析 | 第26-27页 |
3.2.2 可行性分析 | 第27-29页 |
3.3 工程机械行业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进程 | 第29-30页 |
3.4 小结 | 第30-31页 |
4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案例概述 | 第31-41页 |
4.1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情况分析 | 第31-33页 |
4.1.1 徐工机械简介 | 第31页 |
4.1.2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分析 | 第31-33页 |
4.2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动因分析 | 第33-36页 |
4.2.1 外部动因 | 第33-34页 |
4.2.2 内部动因 | 第34-36页 |
4.3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专项计划的方案 | 第36-40页 |
4.3.1 主要参与方 | 第36-38页 |
4.3.2 基础资产构成 | 第38页 |
4.3.3 信用增级方式 | 第38-39页 |
4.3.4 交易结构 | 第39页 |
4.3.5 发行方式 | 第39-40页 |
4.3.6 赎回方式 | 第40页 |
4.4 小结 | 第40-41页 |
5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效应分析 | 第41-55页 |
5.1 对原始权益人的效应 | 第41-52页 |
5.1.1 经营业绩效应分析 | 第41-48页 |
5.1.2 自由现金流分析 | 第48-49页 |
5.1.3 公告效应分析 | 第49-52页 |
5.2 对计划管理人的效应 | 第52页 |
5.3 对投资者的效应 | 第52-54页 |
5.4 小结 | 第54-55页 |
6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风险分析及应对 | 第55-64页 |
6.1 原始权益人面临的风险 | 第55-58页 |
6.1.1 交易结构风险 | 第55页 |
6.1.2 坏账损失风险 | 第55-58页 |
6.2 计划管理人面临的风险 | 第58-60页 |
6.2.1 提前偿还风险 | 第58-59页 |
6.2.2 道德风险 | 第59-60页 |
6.3 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 第60-61页 |
6.4 徐工机械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风险应对建议 | 第61-63页 |
6.4.1 对原始权益人的建议 | 第61-62页 |
6.4.2 对计划管理人的建议 | 第62页 |
6.4.3 对投资者的建议 | 第62-63页 |
6.5 小结 | 第63-64页 |
7 研究结论、启示与不足 | 第64-6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7.2 研究启示 | 第64-66页 |
7.2.1 对监管部门的启示 | 第65页 |
7.2.2 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启示 | 第65-66页 |
7.2.3 对中介机构的启示 | 第66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