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外资实际控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1-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4页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一、创新点 | 第14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公司治理与实际控制人机会主义行为 | 第15-17页 |
一、股权结构与实际控制人机会主义行为 | 第15-16页 |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实际控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外资实际控制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方式 | 第17-19页 |
一、基于财务绩效的间接经验证据 | 第17-18页 |
二、基于社会责任的间接证明方式 | 第18页 |
三、直接证明利益侵占行为的方式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外部环境与外资实际控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 第19-20页 |
一、法律保护与外资实际控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 第19页 |
二、资本市场发展与外资实际控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 第19-20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述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外资实际控制人潜在机会主义行为机制分析 | 第22-27页 |
第一节 大股东利益最大化动机下的机会主义行为 | 第23-24页 |
一、减少交易成本的动机 | 第23页 |
二、扩大剩余利润索取权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下的机会主义行为 | 第24-26页 |
一、股东大会内部未形成有效制衡机制 | 第24-25页 |
二、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未形成有效制衡机制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外部约束机制不足下的机会主义行为 | 第26-27页 |
一、法律保护程度不足下的机会主义行为 | 第26页 |
二、资本市场发展不足下的机会主义行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外资实际控制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实证分析 | 第27-41页 |
第一节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一、样本选择 | 第27-28页 |
二、数据来源 | 第28页 |
第二节 财务绩效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8-34页 |
一、财务绩效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 第28-31页 |
二、财务绩效分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31-34页 |
第三节 外资实际控制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实证过程 | 第34-4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二、具体实证过程 | 第36-39页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外资实际控制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分析 | 第41-57页 |
第一节 对政府的税收社会责任 | 第41-49页 |
一、税收数据特点 | 第42-46页 |
二、不同行业分类下的税收变化特点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对普通员工的社会责任分析 | 第49-55页 |
一、员工就业数量没有出现明显上升 | 第49-52页 |
二、普通员工工资与高管工资相差悬殊 | 第52-55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外资实际控制人的转移利润行为实证分析 | 第57-63页 |
第一节 样本的选取与模型设计 | 第57-59页 |
一、样本的选取 | 第57页 |
二、变量选择与实证模型 | 第57-59页 |
第二节 外资转移利润行为具体实证分析过程 | 第59-62页 |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59-60页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3-68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63-65页 |
一、财务绩效总体呈现下降状态 | 第63页 |
二、社会责任没有出现明显提高 | 第63-64页 |
三、外资实际控制人转移利润行为的存在 | 第64-65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65-68页 |
一、加强对外资并购后的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 第65页 |
二、完善外资企业上市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65-66页 |
三、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 第66页 |
四、以市场为主导来引进外资 | 第66页 |
五、逐步实行内外资企业平等待遇政策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