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4-19页 |
| 1.1 选题依题 | 第14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 1.3.1 关于舞蹈创编的研究 | 第15-16页 |
| 1.3.2 有关拉丁舞成套动作组合创编的研究 | 第16-17页 |
| 1.3.3 关于其他体育教学类动作创编的研究 | 第17-19页 |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9-23页 |
| 2.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 2.2.2 专家访谈法 | 第19-20页 |
| 2.2.3 调查问卷法 | 第20-22页 |
| 2.2.4 影像资料法 | 第22页 |
| 2.2.5 逻辑分析及数理统计法 | 第22-23页 |
| 第3章 研究的基础理论综述 | 第23-29页 |
| 3.1 关于拉丁舞教学组合动作的类型 | 第23页 |
| 3.2 构建拉丁舞教学动作组合的创编特点 | 第23-24页 |
| 3.3 拉丁舞教学组合动作创编的内容 | 第24-27页 |
| 3.4 拉丁舞教学动作组合创编的原则 | 第27-29页 |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9-46页 |
| 4.1 拉丁舞课堂动作组合创编研究—武汉市舞蹈俱乐部为例 | 第29-38页 |
| 4.1.1 关于武汉市舞蹈俱乐部拉丁舞课程开设情况 | 第29页 |
| 4.1.2 关于武汉市舞蹈俱乐部师资队伍状况 | 第29-32页 |
| 4.1.3 目前舞蹈俱乐部中拉丁舞教学动作组合创编的现状 | 第32-36页 |
| 4.1.4 武汉市舞蹈俱乐部拉丁舞动作组合创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36-38页 |
| 4.2 关于拉丁舞教学课堂动作组合创编的形式 | 第38-39页 |
| 4.2.1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任务进行创编 | 第38页 |
| 4.2.2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动作组合的创编 | 第38-39页 |
| 4.2.3 根据不同的舞种进行组合动作的创编 | 第39页 |
| 4.3 影响舞蹈俱乐部拉丁舞教师创编组合动作的要素 | 第39-41页 |
| 4.3.1 舞蹈教师的人文素养 | 第39页 |
| 4.3.2 舞蹈教师的舞蹈专业素养 | 第39-40页 |
| 4.3.3 老师的教学能力 | 第40-41页 |
| 4.4 提高拉丁舞教师课堂创编组合动作能力的对策 | 第41-42页 |
| 4.4.1 加强对各种艺术门类的综合学习 | 第41页 |
| 4.4.2 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学习 | 第41页 |
| 4.4.3 提高对音乐选择和创编的能力 | 第41-42页 |
| 4.4.4 提高老师审美能力 | 第42页 |
| 4.4.5 提升队形的创编与设计水平 | 第42页 |
| 4.5 舞蹈俱乐部拉丁舞动作组合创编的内容创新 | 第42-44页 |
| 4.5.1 单个动作技术的创新 | 第43页 |
| 4.5.2 两个动作之间衔接形式的创新 | 第43页 |
| 4.5.3 音乐的形式创新 | 第43页 |
| 4.5.4 元素的创新 | 第43-44页 |
| 4.6 创编的成效评定 | 第44-45页 |
| 4.6.1 利于身体健康的评定 | 第44页 |
| 4.6.2 对拉丁舞组合动作的创编质量及效果的评定 | 第44-45页 |
| 4.6.3 利于舞蹈俱乐部拉丁舞课程的后期开设及运营的评定 | 第45页 |
| 4.7 创编注意的事项 | 第45-46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46-48页 |
| 1 结论 | 第46页 |
| 2 建议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附录 | 第5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