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前言 | 第13页 |
1.2 陶瓷材料性能 | 第13-15页 |
1.3 陶瓷轴承的发展及前景 | 第15-17页 |
1.3.1 国外陶瓷轴承的发展 | 第15-16页 |
1.3.2 国内陶瓷轴承的发展 | 第16-17页 |
1.3.3 陶瓷轴承的发展前景 | 第17页 |
1.4 我国陶瓷轴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关注方向 | 第17-18页 |
1.4.1 我国陶瓷轴承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18页 |
1.4.2 我国陶瓷轴承发展需要关注的方向 | 第18页 |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5.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陶瓷轴承套圈的加工及检测 | 第21-35页 |
2.1 氮化硅陶瓷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 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 | 第22-23页 |
2.3 陶瓷轴承套圈的磨削工艺和套圈夹具 | 第23-26页 |
2.3.1 陶瓷轴承套圈的磨削工艺 | 第23-25页 |
2.3.2 套圈夹具 | 第25-26页 |
2.4 套圈沟道超精研 | 第26-29页 |
2.4.1 超精工艺方法 | 第27页 |
2.4.2 超精油石 | 第27-29页 |
2.5 超精后沟道的质量检测 | 第29-33页 |
2.5.1 表面粗糙度 | 第29-30页 |
2.5.2 沟道圆度 | 第30-32页 |
2.5.3 沟形偏差 | 第32-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Si_3N_4陶瓷轴承外圈沟道的精密磨削实验研究 | 第35-45页 |
3.1 实验条件 | 第35-37页 |
3.2 实验安排 | 第37-38页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8-42页 |
3.3.1 实验结果 | 第38页 |
3.3.2 数据分析 | 第38-42页 |
3.4 实验验证和圆度误差分析 | 第42-43页 |
3.4.1 实验验证 | 第42页 |
3.4.2 圆度误差分析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Si_3N_4陶瓷轴承外圈沟道超精的粗糙度分析 | 第45-55页 |
4.1 实验装置 | 第45-48页 |
4.1.1 超精机 | 第45-47页 |
4.1.2 实验工件 | 第47页 |
4.1.3 测试仪器 | 第47-48页 |
4.2 实验安排 | 第48-49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4.3.1 实验结果 | 第49-50页 |
4.3.2 各因素对粗糙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 实验验证和分析 | 第51-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Si_3N_4陶瓷轴承外圈沟道超精的圆度分析 | 第55-69页 |
5.1 实验装置 | 第55-58页 |
5.1.1 超精机 | 第55页 |
5.1.2 实验工件 | 第55-56页 |
5.1.3 外圈夹具 | 第56页 |
5.1.4 测试仪器 | 第56-58页 |
5.2 实验安排 | 第58页 |
5.3 超精参数对沟道圆度的影响 | 第58-64页 |
5.3.1 超精时间对沟道圆度的影响 | 第58-60页 |
5.3.2 工件切线速度对沟道圆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5.3.3 油石压力对沟道圆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5.3.4 油石振荡频率对沟道圆度的影响 | 第62-64页 |
5.4 双频与单频振荡综合对比实验 | 第64-67页 |
5.4.1 实验安排 | 第64页 |
5.4.2 实验结果 | 第64-65页 |
5.4.3 沟道圆度分析 | 第65-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页 |
6.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