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2 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1.2.1 “一带一路”背景介绍 | 第13-14页 |
1.2.2 海外项目区位选择决策主要因素 | 第14页 |
1.2.3 以大型国有国际工程承包企业Z公司为例透视海外工程市场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5-1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第3章 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概述 | 第20-29页 |
3.1 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特点 | 第20-21页 |
3.2 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SWOT分析 | 第21-25页 |
3.2.1 优势(S) | 第21-23页 |
3.2.2 劣势(W) | 第23-24页 |
3.2.3 机会(O) | 第24页 |
3.2.4 威胁(T) | 第24-25页 |
3.3 Z公司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3.3.1 Z公司基本情况简述 | 第25-26页 |
3.3.2 Z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 第26-27页 |
3.3.3 Z公司全球发展战略 | 第27页 |
3.4 “一带一路”后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新机遇 | 第27-29页 |
3.4.1 “一带一路”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带来新的市场 | 第27-28页 |
3.4.2 “一带一路”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带来融资支持 | 第28页 |
3.4.3 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面对“一带一路”的改变 | 第28-29页 |
第4章 数据选择与模型建立 | 第29-38页 |
4.1 数据的选择 | 第29-33页 |
4.1.1 Z公司数据的特点 | 第29-30页 |
4.1.2 Z公司数据的概述 | 第30-31页 |
4.1.3 Z公司数据的筛选 | 第31-33页 |
4.2 变量设计 | 第33-36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33页 |
4.2.2 解释变量 | 第33-35页 |
4.2.3 额外变量 | 第35页 |
4.2.4 控制变量 | 第35-36页 |
4.3 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第5章 数据分析 | 第38-43页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38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38-40页 |
5.3 “一带一路”政策后侧重因素的变化 | 第40-41页 |
5.4 “一带一路”政策后不同国别侧重因素的区别 | 第41-43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43-45页 |
6.1 结论 | 第43-44页 |
6.2 本文不足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