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系统与用户双侧协同的区域多能源系统运行优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区域多能源系统运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区域多能源系统需求响应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区域多能系统系统架构及模型 | 第16-24页 |
2.1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模型 | 第16-17页 |
2.1.1 能量转换枢纽模型 | 第16页 |
2.1.2 能源转换分配模型 | 第16-17页 |
2.2 能源转换设备数学模型 | 第17-21页 |
2.2.1 燃气发电机组的部分负荷模型 | 第18-19页 |
2.2.2 系统其他设备的固定效率模型 | 第19-21页 |
2.3 多能源系统能量枢纽模型架构及能量流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综合能源需求响应可行性分析及模型 | 第24-29页 |
3.1 综合能源需求响应可行性分析 | 第24-26页 |
3.2 综合能源需求响应模型 | 第26-28页 |
3.2.1 可削减负荷 | 第26页 |
3.2.2 可平移负荷 | 第26-27页 |
3.2.3 热-电可替代负荷 | 第27页 |
3.2.4 气-电可替代负荷 | 第27-2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区域多能源系统协同运行优化策略及模型 | 第29-37页 |
4.1 系统运行优化策略 | 第29-30页 |
4.2 系统优化运行模型 | 第30-34页 |
4.2.1 优化目标函数 | 第30-32页 |
4.2.2 运行约束条件 | 第32-34页 |
4.3 优化算法 | 第34-3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算例分析 | 第37-46页 |
5.1 算例数据 | 第37-39页 |
5.2 算例结果分析 | 第39-45页 |
5.2.1 热(冷)电比调节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5.2.2 优化调度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5.2.3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3-4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