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前言 | 第8-20页 |
| 1.1 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简介 | 第8页 |
| 1.2 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的制备 | 第8-13页 |
| 1.2.1 构建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的传统方法 | 第10-13页 |
| 1.3 高分子修试剂的种类 | 第13-15页 |
| 1.3.1 聚乙二醇 | 第13-14页 |
| 1.3.2 多糖 | 第14-15页 |
| 1.4 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的自组装 | 第15-16页 |
| 1.5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 第16-17页 |
| 1.5.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发现 | 第16页 |
| 1.5.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优缺点 | 第16-17页 |
| 1.5.3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反应机理 | 第17页 |
| 1.6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简介 | 第17-18页 |
| 1.7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1.8 课题的内容 | 第19-2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 2.1 主要实验原料 | 第20-21页 |
|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1-22页 |
| 2.3 实验过程 | 第22页 |
| 2.3.1 实验试剂的纯化及缓冲液的配置 | 第22页 |
| 2.4 ABM引发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22页 |
| 2.5 蛋白质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 | 第22-23页 |
| 2.6 蛋白质-高分子结合体的制备 | 第23-24页 |
| 2.7 测试与表征 | 第24-26页 |
| 2.7.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4页 |
| 2.7.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分析 | 第24页 |
| 2.7.3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 | 第24-25页 |
| 2.7.4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SPR)分析 | 第25-26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49页 |
| 3.1 ABM的结构表征 | 第26-28页 |
| 3.1.1 ABM的红外结构表征 | 第26-27页 |
| 3.1.2 ABM的核磁结构表征 | 第27-28页 |
| 3.2 BSA-Br的结构表征 | 第28-30页 |
| 3.2.1 BSA-Br的紫外结构表征 | 第28-29页 |
| 3.2.2 BSA-Br的红外结构表征 | 第29页 |
| 3.2.3 BSA-Br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表征 | 第29-30页 |
| 3.3 BSA-POEGMA的结构表征 | 第30-33页 |
| 3.3.1 BSA-POEGMA的紫外结构表征 | 第30页 |
| 3.3.2 BSA-POEGMA的红外结构表征 | 第30-31页 |
| 3.3.3 BSA-POEGMA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表征 | 第31-33页 |
| 3.4 SPR实验 | 第33-49页 |
| 3.4.1 基片的清洗 | 第33页 |
| 3.4.2 薄金膜蒸镀 | 第33页 |
| 3.4.3 SPR实验结果 | 第33-47页 |
| 3.4.4 SPR实验小结 | 第47-49页 |
| 4 结论 | 第49-50页 |
| 4.1 全文总结 | 第49页 |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49页 |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49-50页 |
| 5 展望 | 第50-51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 8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