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 1 前言 | 第11-18页 |
| 1.1 大豆脂肪氧化酶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1.1.1 大豆脂肪氧化酶的结构 | 第12页 |
| 1.1.2 大豆脂肪氧化酶的酶促反应机制 | 第12-13页 |
| 1.1.3 大豆脂肪氧化酶的生理作用 | 第13-14页 |
| 1.1.4 大豆脂肪氧化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 1.2 影响大豆籽粒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因素 | 第15页 |
| 1.2.1 基因型 | 第15页 |
| 1.2.2 生态因素 | 第15页 |
| 1.3 大豆脂肪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15-16页 |
| 1.3.1 氧电极法 | 第15-16页 |
| 1.3.2 量压法 | 第16页 |
| 1.3.3 分光光度法 | 第16页 |
| 1.3.4 显色法 | 第16页 |
| 1.4 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 2.1 大豆资源评价试验 | 第18-20页 |
| 2.1.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 2.1.2 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 2.1.3 酶活力计算方法 | 第19-20页 |
| 2.1.4 大豆品质性状检测 | 第20页 |
| 2.2 多地点生态差异试验 | 第20-21页 |
| 2.2.1 材料 | 第20-21页 |
| 2.2.2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 2.3 数据分析 | 第21-2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0页 |
| 3.1 基因型对大豆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22-26页 |
| 3.1.1 品种间LOX酶活性差异分析 | 第22-23页 |
| 3.1.2 品种间三种LOX的酶活力分布 | 第23-25页 |
| 3.1.3 品种间三种LOX同工酶相关性分析 | 第25-26页 |
| 3.2 基于LOX活性的大豆品种聚类分析 | 第26-29页 |
| 3.3 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 3.3.1 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差异分析 | 第29-31页 |
| 3.4 LOX活性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31-33页 |
| 3.4.1 LOX活性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分析 | 第31-32页 |
| 3.4.2 LOX活性与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 | 第32-33页 |
| 3.5 地点对大豆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 | 第33-40页 |
| 3.5.1 方差分析和各效应方差分量估算 | 第33页 |
| 3.5.2 多试验地点大豆脂肪氧化酶活性差异分析 | 第33-36页 |
| 3.5.3 地点对大豆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36-38页 |
| 3.5.4 多试验地点LOX活性与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38-40页 |
| 4 讨论 | 第40-42页 |
| 4.1 基因型和环境对大豆籽粒中LOX活性的影响 | 第40页 |
| 4.2 基因型和环境对大豆籽粒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4.3 大豆籽粒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与LOX活性的关系 | 第41-42页 |
| 5 结论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 附录 | 第49-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