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19页 |
第一章 生平与创作 | 第19-33页 |
第一节 家族“故事”草原之子 | 第19-23页 |
第二节 求学生涯文学积累 | 第23-27页 |
第三节 烽火连天文学路风雨坎坷伴萧红 | 第27-33页 |
第二章 非凡的起步:宏阔的史诗《科尔沁旗草原》 | 第33-76页 |
第一节 关东大地的历史画卷 | 第33-38页 |
一、比肩《子夜》的史诗气魄 | 第33-35页 |
二、草原社会的全景展示 | 第35-38页 |
第二节 “我”在其中的家族史叙述方式 | 第38-44页 |
第三节 多重意蕴及丁宁形象 | 第44-62页 |
一、多重意蕴的审美世界 | 第44-51页 |
二、丁宁:新鲜丰富的精神苦旅“直立起来的科尔沁旗草原”形象 | 第51-62页 |
第四节 《科尔沁旗草原》的艺术创新 | 第62-76页 |
一、“蒙太奇”式的结构形式 | 第62-68页 |
二、语言特色:兼采众长的东北声息 | 第68-76页 |
第三章 丰厚的创作前期 | 第76-112页 |
第一节 大地的礼赞 | 第76-88页 |
第二节 芸芸众生的百哀图 | 第88-95页 |
一、鴜鹭湖的忧郁和忧郁的鴜鹭湖 | 第88-91页 |
二、民众的呻吟与呐喊 | 第91-95页 |
第三节 抗日颂歌 | 第95-106页 |
一、抗日颂歌 | 第96-99页 |
二、抗战颂歌中的英雄人物 | 第99-106页 |
第四节 讽刺丑陋,反思宿疾 | 第106-112页 |
一、对小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的都市人生的揭示 | 第106-108页 |
二、对大后方人们生活的讽刺 | 第108-112页 |
第四章 创作后期:爱的追悼与忏悔 | 第112-120页 |
第一节 寄托童年反思自我 | 第112-115页 |
第二节 民间故事寓言风格的小说 | 第115-116页 |
第三节 神话小说 | 第116-117页 |
第四节 幻梦小说 | 第117-120页 |
结语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成果 | 第124-125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125-128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