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1.2.1 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1页 |
1.2.3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2-15页 |
第2章 超声速度测量实验 | 第15-33页 |
2.1 引言 | 第15-16页 |
2.2 定量超声技术 | 第16-19页 |
2.2.1 声速 | 第17页 |
2.2.2 透射法 | 第17-18页 |
2.2.3 反射法 | 第18-19页 |
2.3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19-32页 |
2.3.1 实验样品的选择 | 第19-20页 |
2.3.2 猕猴颅骨的制备 | 第20-21页 |
2.3.3 夹具的设计 | 第21-23页 |
2.3.4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3.5 实验步骤 | 第24-27页 |
2.3.6 大鼠颅骨和新鲜的猪排骨的透反射实验 | 第27-28页 |
2.3.7 猕猴颅骨的透反射实验 | 第28-31页 |
2.3.8 3D打印的猕猴颅骨的透反射实验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猕猴颅骨的声场扫描实验 | 第33-53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猕猴颅骨CT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第33-38页 |
3.2.1 医学图像的三维重建 | 第33-36页 |
3.2.2 3D打印与螺旋CT的联系 | 第36-37页 |
3.2.3 猕猴颅骨CT数据的仿真参数推导 | 第37-38页 |
3.3 颅骨的声场扫描实验 | 第38-51页 |
3.3.1 声场扫描法/水听器法 | 第38-39页 |
3.3.2 实验设备 | 第39页 |
3.3.3 实验注意事项 | 第39页 |
3.3.4 0.5MHz单阵元聚焦超声探头声场扫描实验 | 第39-45页 |
3.3.5 0.8MHz单阵元聚焦超声探头声场扫描实验 | 第45-47页 |
3.3.6 0.8MHz单阵元聚焦超声探头声场扫描实验二 | 第47-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基于时间反演的超声经颅聚焦仿真 | 第53-71页 |
4.1 引言 | 第53-55页 |
4.2 时间反演算法 | 第55-60页 |
4.2.1 植入水听器法 | 第55-56页 |
4.2.2 空化微泡法 | 第56页 |
4.2.3 虚拟声源仿真法 | 第56-60页 |
4.3 仿真研究内容 | 第60-61页 |
4.3.1 研究目标 | 第60页 |
4.3.2 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60-61页 |
4.4 K-wave非线性声传播模型 | 第61-63页 |
4.4.1 均匀吸收模型的建立 | 第61-62页 |
4.4.2 K空间伪谱法的模型建立 | 第62-63页 |
4.5 基于时间反演算法的仿真对比实验 | 第63-68页 |
4.5.1 Matlab环境下的虚拟声源 | 第64页 |
4.5.2 仿真对比实验的参数设定 | 第64页 |
4.5.3 不同孔径的探头的仿真实验对比 | 第64-66页 |
4.5.4 不同仿真声源频率的仿真实验对比 | 第66页 |
4.5.5 不同聚焦深度的仿真实验对比 | 第66-67页 |
4.5.6 多聚焦点与连续区域的聚焦仿真实验对比 | 第67-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