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设计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5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锂硫电池简介第14-17页
        1.2.1 锂硫电池的结构第14-15页
        1.2.2 锂硫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5页
        1.2.3 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第15-17页
    1.3 锂硫电池正极研究现状第17-28页
        1.3.1 硫/碳导电网络复合材料第17-21页
        1.3.2 硫与生物质碳材料复合材料第21-22页
        1.3.3 硫/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第22-25页
        1.3.4 硫/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第25-27页
        1.3.5 硫化锂(Li_2S)正极材料第27-28页
    1.4 锂硫电池夹层研究现状第28-32页
        1.4.1 锂硫电池夹层第28-31页
        1.4.2 锂硫电池隔膜表面修饰第31-32页
    1.5 锂硫电池负极研究进展第32-33页
    1.6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33-35页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设备及表征方法第35-40页
    2.1 实验试剂第35-36页
    2.2 实验仪器第36页
    2.3 物相表征方法第36-38页
        2.3.1 X射线衍射分析第36-37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7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7页
        2.3.4 拉曼光谱测试方法第37页
        2.3.5 红外光谱测试方法第37-38页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8页
        2.3.7 热重分析法第38页
    2.4 电化学表征方法第38-40页
        2.4.1 电化学阻抗测试第38页
        2.4.2 伏安循环测试第38-39页
        2.4.3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39-40页
第三章 氮磷共掺杂无序介孔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0-54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实验部分第40-41页
        3.2.1 无序介孔碳的制备第40-41页
        3.2.2 氮磷共掺杂无序介孔碳的制备第41页
        3.2.3 氮磷共掺杂无序介孔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1页
        3.2.4 电极极片的制备第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53页
        3.3.1 物相表征与讨论第42-49页
        3.3.2 电化学表征与讨论第49-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负载二氧化铈纳米粒子的石墨烯/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4-68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实验部分第54-55页
        4.2.1 负载二氧化铈纳米粒子的石墨烯的制备第54-55页
        4.2.2 负载二氧化铈纳米粒子的石墨烯/硫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5页
        4.2.3 电极极片的制备第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6页
        4.3.1 物相表征与讨论第55-61页
        4.3.2 电化学表征与讨论第61-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自组装有序层状结构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68-85页
    5.1 引言第68-69页
    5.2 实验部分第69-70页
        5.2.1 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prGO)分散液的制备第69页
        5.2.2 prGO/S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9-70页
        5.2.3 电极极片的制备第7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0-83页
        5.3.1 物相表征与讨论第70-80页
        5.3.2 电化学表征与讨论第80-83页
    5.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六章 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作为包覆材料和夹层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85-95页
    6.1 引言第85页
    6.2 实验部分第85-86页
        6.2.1 制备prGO-60包覆的prGO-120/S复合材料第85-86页
        6.2.2 负载prGO-60夹层隔膜的制备第86页
        6.2.3 电极极片的制备和电池的组装第86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6-94页
        6.3.1 物相表征与讨论第86-89页
        6.3.2 电化学表征与讨论第89-94页
    6.4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七章 结论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投入产出混合模型的电力低碳转型水耗影响研究
下一篇:燃料电池有轨电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