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导低通滤波器与超高频带通滤波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5页 |
1.2.1 低通滤波器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2 超高频超导带通滤波器的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3 研究动态 | 第15-27页 |
1.3.1 低通滤波器研究状况与进展 | 第15-21页 |
1.3.2 超高频超导带通滤波器研究状况与进展 | 第21-27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基础 | 第29-51页 |
2.1 高温超导滤波器简介 | 第29-33页 |
2.1.1 高温超导薄膜 | 第29-32页 |
2.1.2 介质基片 | 第32-33页 |
2.2 传输线基本理论 | 第33-38页 |
2.2.1 传输线模型 | 第33-35页 |
2.2.2 使用传输线模型分析谐振器的谐振模式 | 第35-38页 |
2.3 微波网络基本理论 | 第38-41页 |
2.3.1 散射矩阵 | 第38-39页 |
2.3.2 阻抗矩阵和导纳矩阵 | 第39页 |
2.3.3 传输矩阵 | 第39-41页 |
2.4 滤波器设计基本理论 | 第41-49页 |
2.4.1 滤波器的低通原型 | 第41-45页 |
2.4.2 低通原型到带通滤波器的频率变换 | 第45-47页 |
2.4.3 耦合矩阵理论 | 第47-49页 |
2.5 电磁仿真软件Sonnet介绍 | 第49-5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小型化宽阻带低通滤波器的研究 | 第51-70页 |
3.1 低通滤波器的几种实现方法 | 第51-55页 |
3.1.1 开路短截线法 | 第51-53页 |
3.1.2 高低阻抗线法 | 第53-54页 |
3.1.3 采用缺陷地结构 | 第54-55页 |
3.2 具有新型结构的宽阻带低通滤波器的提出 | 第55-57页 |
3.3 滤波器结构分析 | 第57-64页 |
3.3.1 E型馈线结构 | 第57-61页 |
3.3.2 十字型电容负载 | 第61-62页 |
3.3.3 低通滤波器对带通滤波器带外性能的改善 | 第62-64页 |
3.4 低通滤波器的制作与测试 | 第64-68页 |
3.4.1 滤波器的制作与测试 | 第64-66页 |
3.4.2 封装盒谐振模式的研究 | 第66-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4章 超高频窄带超导滤波器的研究 | 第70-88页 |
4.1 目前X波段窄带滤波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 第70-72页 |
4.2 耦合强度与极性 | 第72-79页 |
4.2.1 耦合系数 | 第72-77页 |
4.2.2 交叉耦合 | 第77-79页 |
4.3 矩形谐振器的耦合分析及结构演化 | 第79-82页 |
4.3.1 矩形谐振器的耦合分析及结构演化 | 第79-81页 |
4.3.2 双弯折结构谐振器的分析 | 第81-82页 |
4.4 采用双弯折谐振器实现X波段窄带超导滤波器 | 第82-87页 |
4.4.1 滤波器的设计 | 第82-85页 |
4.4.2 滤波器的制作与测试 | 第85-8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5章 超高频宽带超导滤波器的研究 | 第88-107页 |
5.1 超高频段宽带滤波器设计的难点 | 第88-89页 |
5.2 基于插指耦合的Ku波段谐振器设计 | 第89-100页 |
5.2.1 传统谐振器的不足 | 第89-92页 |
5.2.2 端口带有插指结构的H型谐振器 | 第92-100页 |
5.3 端口带有插指耦合的超高频宽带滤波器的实现 | 第100-105页 |
5.3.1 滤波器设计 | 第100-101页 |
5.3.2 带外性能优化的滤波器 | 第101-104页 |
5.3.3 滤波器的制作与测试 | 第104-10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