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1.3.2 案例研究法 | 第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1 国外 | 第12-13页 |
1.4.2 国内 | 第13-15页 |
1.5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问题的提出:创始人与外部投资者控制权之争 | 第16-20页 |
2.1 创始人的界定 | 第16-17页 |
2.2 控制权的界定 | 第17-18页 |
2.2.1 理论层面 | 第17页 |
2.2.2 法律层面 | 第17页 |
2.2.3 实践层面 | 第17-18页 |
2.3 控制权的争夺 | 第18-20页 |
第3章 创始人控制权保护的意义 | 第20-24页 |
3.1 符合我国公司管理形式 | 第21页 |
3.2 有利于公司股东的利益平衡 | 第21-22页 |
3.3 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上市 | 第22页 |
3.4 有利于公司效率最大化 | 第22-23页 |
3.5 有利于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激情 | 第23-24页 |
第4章 融资中创始人控制权保护的立法及司法现状 | 第24-30页 |
4.1 融资受同股同权原则限制 | 第24-27页 |
4.1.1 同股同权原则 | 第24-25页 |
4.1.2 阿里巴巴集团选择美国上市 | 第25-27页 |
4.2 融资签订对赌协议导致风险加大 | 第27-30页 |
4.2.1 俏江南案件梳理 | 第27页 |
4.2.2 俏江南案件对赌过程的条款分析解读 | 第27-30页 |
第5章 融资中创始人控制权保护的法律路径选择 | 第30-41页 |
5.1 股权层面的创始人控制权保护 | 第30-36页 |
5.1.1 双层股权结构的设计优势 | 第30-31页 |
5.1.2 借鉴双层股权结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1-33页 |
5.1.3 我国法律规制双层股权结构的构建 | 第33-36页 |
5.2 签订对赌协议中的保护 | 第36-37页 |
5.2.1 对赌协议中设计层次化的博弈结构 | 第36页 |
5.2.2 对赌协议中设计万能控制权保障条款 | 第36-37页 |
5.2.3 对赌协议中设计终止条款及排他性条款 | 第37页 |
5.3 公司章程设计中的保护 | 第37-41页 |
5.3.1 章程中设计控股安全边际 | 第37-39页 |
5.3.2 章程中保证创始人在董事会中占有多数席位 | 第39-40页 |
5.3.3 章程中保证创始人的一票否决权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作者简历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