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1.1 课题的背景 | 第7页 |
1.1.2 课题的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8-13页 |
1.2.1 国内汽车零部件自动化生产线发展趋势 | 第9页 |
1.2.2 国内自动化生产线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3 国外自动化生产线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1.2.4 国外自动化生产线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基于装配线仿真分析的关键工位诊断 | 第14-27页 |
2.1 L1000 调角器自动化装配线节拍调研 | 第14-22页 |
2.1.1 L1000 调角器装配线的机械运动调研 | 第14-19页 |
2.1.2 装配线节拍计算 | 第19-22页 |
2.2 装配线关键工位的Witness仿真建模 | 第22-25页 |
2.2.1 Witness仿真软件的建模步骤 | 第22页 |
2.2.2 基于Witness的装配线仿真建模 | 第22-25页 |
2.3 基于数据分析的装配线关键工位诊断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关键工位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 第27-63页 |
3.1 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过程 | 第27-28页 |
3.2 装配线关键工位自动化改造方案的设计 | 第28-62页 |
3.2.1 关键工位自动化改造的基本要求 | 第29-30页 |
3.2.2 关键工位自动化改造的总功能 | 第30页 |
3.2.3 关键工位自动化改造的布局方案 | 第30-37页 |
3.2.4 自动上料机构的选型 | 第37页 |
3.2.5 上下取料机构的气缸选型 | 第37-44页 |
3.2.6 搬运机构的设计与元器件选型 | 第44-60页 |
3.2.7 翻转上升机构的设计与元器件选型 | 第60-6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关键工位设备研制与装配线自动化改造性能评估 | 第63-83页 |
4.1 工位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63-78页 |
4.1.1 自动化改造工位的建模 | 第63-64页 |
4.1.2 自动化改造工位的仿真分析 | 第64-78页 |
4.2 工位改造前后的Witness仿真对比 | 第78-80页 |
4.3 关键工位改造前后的对比 | 第80-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总结 | 第83-84页 |
5.2 不足及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