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创新点与不足第14-15页
        1.4.1 创新之处第14页
        1.4.2 不足之处第14-15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5-17页
    2.1 概念界定第15-16页
        2.1.1 新能源汽车类别第15页
        2.1.2 产业国际竞争力第15-16页
    2.2 理论基础第16-17页
        2.2.1 竞争优势理论第16页
        2.2.2 价值链理论第16-17页
3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第17-23页
    3.1 世界主要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第17-19页
        3.1.1 中国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概况第17页
        3.1.2 国外主要新能源汽车市场概况第17-19页
    3.2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现状第19-23页
        3.2.1 新能源汽车出口呈波动增长第19-20页
        3.2.2 商用车海外口碑好竞争力强第20页
        3.2.3 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均价较低第20-21页
        3.2.4 出口贸易国家呈现分化状态第21-22页
        3.2.5 新能源汽车贸易处逆差地位第22-23页
4 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第23-43页
    4.1 生产要素分析第23-27页
        4.1.1 稀土锂金属等资源丰富第23-24页
        4.1.2 资本号召力强资金充足第24-25页
        4.1.3 起步较晚技术研发不足第25-27页
        4.1.4 结论:生产要素充裕而利用率低第27页
    4.2 需求条件分析第27-30页
        4.2.1 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大增长快第27-29页
        4.2.2 国内消费市场空间分布不均第29-30页
        4.2.3 结论:市场结构待优化潜在空间大第30页
    4.3 相关产业和支持度第30-33页
        4.3.1 产业链逐渐得到完善第30-31页
        4.3.2 充电设施布局不充分第31-32页
        4.3.3 轻资代工模式不成熟第32-33页
        4.3.4 结论:产业链健全而整体松散第33页
    4.4 企业战略、结构分析第33-37页
        4.4.1 低成本竞争策略--基于企业案例第33-36页
        4.4.2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者分析第36-37页
        4.4.3 结论:中低端市场成为众车企竞争焦点第37页
    4.5 政府分析第37-39页
        4.5.1 新能源汽车补贴起步早规模大第37-38页
        4.5.2 新能源汽车补贴效率相对较低第38-39页
        4.5.3 结论:政策构成主要发展动力第39页
    4.6 机遇分析第39-43页
        4.6.1 低碳与环保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第39-40页
        4.6.2 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合作有较好基础第40-41页
        4.6.3 “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海外订单获取第41页
        4.6.4 结论:新能源汽车产业机遇风险并存第41-43页
5 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第43-61页
    5.1 技术要素投入不足-基于专利布局对比视角第43-46页
        5.1.1 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布局存在失衡问题第43-45页
        5.1.2 结论: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投入不充足第45-46页
    5.2 需求条件分析第46-49页
        5.2.1 国外新能源汽车需求分析第46-48页
        5.2.2 中国市场需求相对不成熟第48页
        5.2.3 结论:需求条件造成阻碍第48-49页
    5.3 相关产业支持度第49-52页
        5.3.1 国外充电设施建设现状第49-50页
        5.3.2 国外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第50-52页
        5.3.3 结论:中国新能源汽车支持产业配合度低第52页
    5.4 企业战略结构---基于中外企业案例对比第52-57页
        5.4.1 国外汽车新势力-美国特斯拉公司第52-53页
        5.4.2 国外传统汽车企业-日本丰田公司第53-55页
        5.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公司第55-56页
        5.4.4 结论:低成本策略不利于国际竞争力提升第56-57页
    5.5 政府行为第57-61页
        5.5.1 国外主要新能源汽车政策概况第57-58页
        5.5.2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主要问题第58-59页
        5.5.3 结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过渡风险大第59-61页
6 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第61-65页
    6.1 以企业角度提出建议第61-63页
        6.1.1 加深新能源汽车整车概念理解第61页
        6.1.2 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整合能力第61-62页
        6.1.3 强化服务打造高质量自主品牌第62页
        6.1.4 根据需求动态化定位海外市场第62-63页
    6.2 以政府角度提出建议第63-65页
        6.2.1 发挥主导作用不断规范市场发展第63页
        6.2.2 发挥协调作用积极沟通各方利益第63-64页
        6.2.3 高效规划充电设施优化消费体验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后记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的培养研究
下一篇:结构性减税背景下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问题研究--以A市中小企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