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喷水推进泵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2 进水流道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喷水推进器内部流动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4 研究现状总结与分析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螺旋喷水推进器水力设计 | 第17-30页 |
2.1 螺旋喷水推进泵水力设计 | 第17-26页 |
2.1.1 喷水推进泵简介 | 第17-18页 |
2.1.2 螺旋喷水推进泵参数选择 | 第18-20页 |
2.1.3 螺旋式叶轮水力设计 | 第20-23页 |
2.1.4 螺旋式叶轮进口冲角的修正 | 第23-25页 |
2.1.5 导叶体水力设计 | 第25-26页 |
2.2 进水流道水力设计 | 第26-29页 |
2.2.1 进水流道设计思路 | 第26-27页 |
2.2.2 进水流道三维建模 | 第27-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数值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30-57页 |
3.1 数值模拟方法 | 第30-34页 |
3.1.1 计算流体力学概述 | 第30页 |
3.1.2 基本控制方程 | 第30-31页 |
3.1.3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31-32页 |
3.1.4 湍流模型 | 第32-34页 |
3.2 计算模型 | 第34-35页 |
3.3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检验 | 第35-37页 |
3.4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7-38页 |
3.5 螺旋喷水推进泵模型流动特性分析 | 第38-43页 |
3.5.1 截面平均压力分布 | 第38-39页 |
3.5.2 纵中剖面轴向速度分布 | 第39-40页 |
3.5.3 喷水推进泵模型叶片压力载荷分布 | 第40-43页 |
3.6 不同设计参数下螺旋喷水推进泵内部流动分析 | 第43-49页 |
3.6.1 不同轮缘翼型安放角条件下喷水推进泵分析 | 第44-47页 |
3.6.2 不同叶片数条件下喷水推进泵分析 | 第47-49页 |
3.6.3 不同叶轮轮毂轴向长度条件下喷水推进泵流场分析 | 第49页 |
3.7 螺旋喷水推进泵进出口回流涡分析 | 第49-53页 |
3.7.1 叶轮进口处速度矢量分布 | 第50-51页 |
3.7.2 叶轮出口处速度矢量分布 | 第51-53页 |
3.8 螺旋喷水推进泵模型外特性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进水流道计算模型流动分析 | 第57-87页 |
4.1 进水流道计算模型 | 第57-58页 |
4.1.1 进水流道计算域 | 第57-58页 |
4.1.2 进水流道边界条件设置 | 第58页 |
4.2 不同流道参数下进水流道流动性能分析 | 第58-77页 |
4.2.1 流道倾角对进水流道流场的影响 | 第58-68页 |
4.2.2 唇部半径对进水流道流场的影响 | 第68-72页 |
4.2.3 斜坡半径对进水流道流场的影响 | 第72-74页 |
4.2.4 进水口形状对进水流道流场的影响 | 第74-77页 |
4.3 不同速比下进水流道流动性能分析 | 第77-86页 |
4.3.1 不同进口速比对出流速度分布的影响 | 第78-79页 |
4.3.2 不同进口速比对出流的不均匀度的影响 | 第79-80页 |
4.3.3 不同进口速比对流道纵中剖面流场分布的影响 | 第80-84页 |
4.3.4 不同进口速比下涡核分析 | 第84-8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螺旋喷水推进器流动分析 | 第87-108页 |
5.1 螺旋喷水推进器推力性能分析 | 第87-89页 |
5.2 螺旋喷水推进器内部流动分析 | 第89-94页 |
5.2.1 不同航速下喷水推进器速度分布 | 第89-91页 |
5.2.2 不同航速下喷水推进器湍动能分布 | 第91-93页 |
5.2.3 不同转速下喷水推进器速度分布 | 第93-94页 |
5.2.4 喷水推进器不同转速下湍动能分布 | 第94页 |
5.3 螺旋喷水推进器进水流道流动分析 | 第94-96页 |
5.3.1 不同航速下进水流道速度分布 | 第94-96页 |
5.3.2 进水流道湍动能分布 | 第96页 |
5.4 涡的分析 | 第96-106页 |
5.4.1 进水流道旋涡分析 | 第96-102页 |
5.4.2 进水流道与过渡段涡核分析 | 第102-104页 |
5.4.3 过渡段与叶轮进口涡的分析 | 第104-10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108-10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取得的成果 | 第116页 |
论文发表与专利申请 | 第116页 |
已获奖项及成果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