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刘勰之“象”及其对当代图像传播的启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3页
第一章 “象”的发生史第13-18页
    第一节 古代“象”的早期内容第13-16页
        一、原初之“象”:河图与洛书第13页
        二、西周之“象”: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第13-15页
        三、老庄之“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15-16页
    第二节 中国哲学中的“象”诠释第16-18页
        一、道家之“象”:致虚极,守静笃第16-17页
        二、佛家之“象”: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第17-18页
第二章 刘勰文论的“象”体系第18-32页
    第一节 “象”之“信”:征召防伪,事资中孚第18-23页
        一、“象”与“信”的本源关系第19-20页
        二、“信”是“象”的实现形式第20-23页
    第二节 “象”之“达”: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第23-24页
        一、文需神思:物以貌求,心以理应第23页
        二、显耀之“象”以“达”意:宛虹之鬐,长离之翼第23-24页
    第三节 “象”之“质”:风骨不飞,振采失鲜第24-27页
        一、重象之初创:功在初化,器成采定第25-26页
        二、重象之灵动:草木贲华,云霞雕色第26-27页
    第四节 “象”之“势”:宫商朱紫,随势各配第27-32页
        一、重象之规律:方者矩形,其势自安第28-29页
        二、重象之走势:宫商朱紫,随势各配第29-32页
第三章 “象”在当代图像传播中的价值第32-44页
    第一节 “图像”传播的历史及其特征第32-36页
        一、“图像传播”发生概述第32-34页
        二、厘清当代“图像传播”特征第34-35页
        三、揭示当代“图像传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第35-36页
    第二节 当代中国“图像传播”的罅漏之处第36-38页
        一、借鉴西方:“拿来”与“消化”不对称导致的漏洞第36-37页
        二、实体科学:强调实用忽视理性带来的不足第37-38页
    第三节 刘勰文论之“象”对西方图像传播的补充第38-44页
        一、文论之象:字字千韵,意蕴无穷第38-41页
        二、传统之象:大象无形,生生不已第41-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146a通过Smad4介导调控VEGF的表达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广州市国土规划委直属事业单位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