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 第9-1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9-10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0-1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2 创新点 | 第10-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3-23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1 国外文献回顾 | 第13-15页 |
2.1.2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5-18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2.1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2.2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第3章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绩效评价现状 | 第23-27页 |
3.1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展状况 | 第23-25页 |
3.1.1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3.1.2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3.2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绩效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3.2.1 现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绩效评价体系的缺陷 | 第25页 |
3.2.2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绩效评价体系改进的必要性 | 第25-27页 |
第4章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绩效评价体系方案设计 | 第27-33页 |
4.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27-31页 |
4.1.1 评价指标的设定原则 | 第27-28页 |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8-29页 |
4.1.3 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说明 | 第29-31页 |
4.2 绩效评价体系整体方案设计 | 第31-33页 |
第5章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 第33-55页 |
5.1 模型构建方法的选择 | 第33-34页 |
5.2 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 第34-39页 |
5.2.1 绩效评价体系层次结构划分 | 第34-35页 |
5.2.2 比较判断矩阵 | 第35-37页 |
5.2.3 权向量的计算 | 第37-38页 |
5.2.4 一致性检验 | 第38页 |
5.2.5 完成各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 第38-39页 |
5.3 因子分析法进行财务维度综合评价 | 第39-48页 |
5.3.1 样本公司数据收集整理 | 第39-40页 |
5.3.2 数据检验 | 第40-41页 |
5.3.3 数据分析 | 第41-44页 |
5.3.4 共同因子得分计算 | 第44-46页 |
5.3.5 财务综合评价指标得分计算 | 第46-47页 |
5.3.6 得分标准化处理 | 第47-48页 |
5.4 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非财务维度评价 | 第48-51页 |
5.4.1 因素集和评语集的确定 | 第48页 |
5.4.2 模糊关系矩阵 | 第48-49页 |
5.4.3 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的构建及评价 | 第49-50页 |
5.4.4 评价结果标准化处理 | 第50-51页 |
5.5 绩效综合评价总分的加权计算 | 第51-52页 |
5.6 绩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结果的实证分析 | 第52-55页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5页 |
6.2 不足及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7页 |
附录A:专家小组讨论提纲 | 第61-62页 |
附录B:专家打分表 | 第62-64页 |
附录C:专家评价表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