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墨家论文

墨家思想的工匠文化特征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3页
    (一)墨子、墨家及其著作第7-8页
    (二)墨学研究概述第8-10页
    (三)工匠精神、工匠文化与墨学研究第10-11页
    (四)研究意义第11-13页
第1章 墨家鲜明的工匠文化特征第13-19页
    1.1 工匠身份第13-14页
    1.2 尚力非命第14-16页
    1.3 崇利非乐第16-17页
    1.4 科学理念第17-19页
第2章 墨家的工匠思维特征第19-25页
    2.1 崇尚实用第19-20页
    2.2 崇尚经验第20-22页
    2.3 崇尚同一第22-23页
    2.4 崇尚逻辑第23-25页
第3章 墨家的工匠伦理观第25-33页
    3.1 兴利除害的实利观念第25-28页
        3.1.1 “义,利也”第25-26页
        3.1.2 “义”即是“大利”第26-27页
        3.1.3 由“大利”到“大义”第27-28页
    3.2 兼相爱的人伦秩序第28-30页
        3.2.1 兼爱的整体性第28-29页
        3.2.2 兼爱的相互性第29-30页
        3.2.3 兼爱的代际性第30页
    3.3 志功统一第30-33页
        3.3.1 实利作为客观目标第31页
        3.3.2 人伦作为主观动机第31-33页
第4章 墨家的工匠社会政治观第33-44页
    4.1 同一而治的尚同思想第33-36页
        4.1.1 上下同义的总体原则第33-34页
        4.1.2 由上至下的政治机制第34-35页
        4.1.3 兴天下之利的行动标准第35-36页
    4.2 选贤举能的尚贤思想第36-38页
        4.2.1 修正宗法遗弊的实际需要第36-37页
        4.2.2 实现上下同义的必然要求第37-38页
    4.3 反对攻伐的非攻思想第38-40页
    4.4 平民意识的节用思想第40-41页
        4.4.1 “必为民做有用之事”的实用性原则第40-41页
        4.4.2 “民可得而治,用可得而足”的适度性原则第41页
    4.5 移风易俗的节葬思想第41-44页
        4.5.1 否定厚葬久丧的必要第42页
        4.5.2 提出节葬之法第42-44页
第5章 墨家工匠文化评价第44-51页
    5.1 墨家工匠文化的价值第44-48页
        5.1.1 历史贡献第44-46页
        5.1.2 现代价值第46-48页
    5.2 墨家工匠文化的局限第48-51页
        5.2.1 内在矛盾第48-49页
        5.2.2 狭隘性与极端化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婚礼仪式空间的特点分析与设计实践探索
下一篇:任务转换训练对情绪调节能力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