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19页 |
1 外来植物入侵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江浙沪地区外来植物入侵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2 国内外入侵性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 | 第14-15页 |
·定性的评估方法 | 第14-15页 |
·定量的评估方法 | 第15页 |
3 目前已有的风险评估系统介绍 | 第15-17页 |
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1 江浙沪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特点 | 第19-28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自然概况 | 第19页 |
·调查方法 | 第19-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5页 |
·外来植物种类组成 | 第20页 |
·外来植物科属的组成 | 第20-23页 |
·外来植物区系属的地理成分 | 第23-25页 |
·外来入侵植物原产地分析 | 第25页 |
·讨论 | 第25-28页 |
2 江浙沪部分地区入侵性植物的生态学调查 | 第28-37页 |
·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自然概况 | 第28页 |
·调查方法 | 第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植物种类组成 | 第29-30页 |
·生态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分布频度分析 | 第30页 |
·讨论 | 第30-37页 |
3 植物对干扰环境适应能力的统计 | 第37-46页 |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区域概况 | 第37页 |
·野外调查方法 | 第37页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4 影响植物入侵能力的性状分析 | 第46-51页 |
·研究方法 | 第46-48页 |
·数据来源 | 第46-47页 |
·统计方法 | 第47-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页 |
·讨论 | 第48-51页 |
5 江浙沪地区外来植物入侵性风险评估系统的构建及验证 | 第51-62页 |
·其它相关指标在入侵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 第51-56页 |
·DNA C-值对评估植物入侵性的应用价值 | 第51-52页 |
·多倍性对评估植物入侵性的应用 | 第52-53页 |
·化感作用对植物入侵性评估的应用 | 第53页 |
·种子萌发在植物入侵性评估中的应用 | 第53-54页 |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在入侵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第54-56页 |
·江浙沪地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系统的构建 | 第56-58页 |
·江浙沪地区54种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评估结果 | 第58-60页 |
·讨论 | 第60-62页 |
6 总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5页 |
附录 | 第75-96页 |
附录1 论文中出现所有植物的名录 | 第75-80页 |
附录2 26个性状在421种植物中的分布 | 第80-89页 |
附录3 498个样地的环境情况简介 | 第89-94页 |
附录4 27个风险指标风险指标在54种植物中的分布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