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与地域文化再建的策略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第16-38页
    2.1 我国矿产资源开采概述第16-20页
        2.1.1 我国矿产行业概述与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第16-17页
        2.1.2 衰退期矿业城市的区域分布第17-19页
        2.1.3 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的趋势第19-20页
    2.2 国内外采矿废弃地治理与修复的发展综述第20-26页
        2.2.1 国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概况第20-22页
        2.2.2 我国相关课题的研究概况第22-23页
        2.2.3 我国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面临的问题第23-25页
        2.2.4 我国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面临的问题第25-26页
    2.3 基本概念第26-27页
        2.3.1 采矿废弃地(abandoned coal mine land)第26页
        2.3.2 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mediation)第26-27页
        2.3.3 景观重建(landscape regeneration)第27页
    2.4 采矿废弃地的类型及环境危害第27-35页
        2.4.1 矿山类型第27-29页
        2.4.2 采矿废弃地的分类与特征第29-33页
        2.4.3 采矿废弃地的典型环境危害第33-35页
    2.5 相关理论概念第35-38页
        2.5.1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35页
        2.5.2 景观美学的概念第35-36页
        2.5.3 生态恢复理论第36页
        2.5.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6-37页
        2.5.5 大地艺术第37页
        2.5.6 场所精神理论第37-38页
第3章 国内外案例解析与设计理念归纳第38-81页
    3.1 国内外采矿废弃地景观重建的案例汇总第38-50页
        3.1.1 国外采矿废弃地景观重建设计理念第38-44页
        3.1.2 国内采矿废弃地景观重建模式探讨第44-50页
    3.2 经典个案解析第50-80页
        3.2.1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第50-60页
        3.2.2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芯动乐园)第60-70页
        3.2.3 埃姆舍景观公园(北星公园)第70-80页
    3.3 借鉴与启示第80-81页
第4章 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文化景观再建策略第81-100页
    4.1 采矿废弃地生态景观再建的原则及目标第81-83页
        4.1.1 整体规划原则:形成区域整体空间体系规划第81-82页
        4.1.2 低干扰性原则:应倡导最小场地干预的生态规划理念第82页
        4.1.3 低碳环保原则:低能耗的清洁产业与能源景观第82-83页
        4.1.4 人文景观重构原则:保护工业遗产、延续城市认同感第83页
    4.2 采矿废弃地文化景观再建策略第83-99页
        4.2.1 采矿废弃地遗留资源构成第84页
        4.2.2 场地形态的景观重建第84-88页
        4.2.3 人文景观的重建第88-90页
        4.2.4 应用生态修复技术第90-99页
    4.3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结论第100-101页
研究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4页
附件:硕士毕业设计图纸第104-110页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著发表第110页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中地区山地城镇滨水景观的空间优化设计研究--以湖北罗田县义水河滨水长廊为例
下一篇:基于共生思想的北京四合院更新研究--以西砖胡同15号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