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PVA/CaO2碳氧材料强化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前言第11-13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3-29页
    2.1 人工湿地脱氮概述第13-16页
        2.1.1 人工湿地简介第13页
        2.1.2 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第13-14页
        2.1.3 人工湿地脱氮的影响因素第14-16页
        2.1.4 人工湿地脱氮面临的问题第16页
    2.2 供碳材料概述第16-20页
        2.2.1 外加碳源分类第16-17页
        2.2.2 常见缓释碳源的制备方法第17-18页
        2.2.3 外加碳源应用现状第18-19页
        2.2.4 人工湿地外加碳源强化反硝化脱氮面临的问题第19-20页
    2.3 供氧方式概述第20-23页
        2.3.1 供氧方式分类第20-21页
        2.3.2 释氧材料制备方法简介第21-22页
        2.3.3 释氧材料研究进展第22-23页
    2.4 溶解氧与碳源在人工湿地中拮抗与协同第23-26页
        2.4.1 溶解氧与人工湿地脱氮关系第23-25页
        2.4.2 碳源与人工湿地脱氮关系第25页
        2.4.3 溶解氧与碳源在人工湿地中拮抗与协同第25-26页
    2.5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第26-27页
    2.6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2.6.1 研究目标第27页
        2.6.2 主要研究内容第27页
        2.6.3 技术路线第27-29页
第3章 供碳材料和释氧材料的制备及其静态性能第29-44页
    3.1 引言部分第29-30页
    3.2 材料制备部分第30-33页
        3.2.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30页
        3.2.2 供碳材料制备方法第30-31页
        3.2.3 释氧材料制备方法第31-33页
    3.3 静态性能第33-34页
        3.3.1 分析仪器第33页
        3.3.2 释氧性能测试第33页
        3.3.3 释氧材料不同投加量下pH的变化第33页
        3.3.4 不同比例的释氧材料COD变化第33页
        3.3.5 释氧材料结构表征第33-34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4-42页
        3.4.1 CaO_2释放过程中溶解氧的变化第34-35页
        3.4.2 释氧材料不同投加量pH的变化第35-38页
        3.4.3 不同比例的释氧材料COD变化第38-39页
        3.4.4 释氧材料表面特性比较第39-42页
    3.5 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释氧材料投加位置对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影响第44-57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4-46页
        4.2.1 实验基质与材料第44页
        4.2.2 实验装置第44-45页
        4.2.3 系统进水与运行方式第45-46页
        4.2.4 水质及基质指标分析方法第46页
        4.2.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6页
    4.3 结果第46-55页
        4.3.1 不同位置的释氧材料对COD_(Cr)的净化效果第46-47页
        4.3.2 不同位置的释氧材料对TP的净化效果第47-48页
        4.3.3 不同位置的释氧材料对氨氮与硝态氮的净化效果第48-50页
        4.3.4 不同位置的释氧材料对TN的净化效果第50-53页
        4.3.5 不同位置的ORC对湿地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第53-55页
    4.4 讨论第55-56页
    4.5 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供碳释氧材料投加位置对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影响第57-67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7-59页
        5.2.1 实验基质与材料第57-58页
        5.2.2 实验装置第58页
        5.2.3 系统进水与运行方式第58页
        5.2.4 水质指标分析方法第58页
        5.2.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8-59页
    5.3 结果第59-65页
        5.3.1 不同位置的供碳释氧材料对COD的净化效果第59-60页
        5.3.2 不同位置的供碳释氧材料对TP的净化效果第60-61页
        5.3.3 不同位置的供碳释氧材料对氨氮的净化效果第61-62页
        5.3.4 不同位置的供碳释氧材料对TN的净化效果第62-65页
    5.4 讨论第65页
    5.5 小结第65-6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7-70页
    6.1 结论第67-68页
    6.2 创新点第68页
    6.3 展望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9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污染土壤制备轻集料的性能及其重金属固化的研究
下一篇:湿式球磨搅拌活化碳酸钙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