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链淀粉纤维的离心纺制备及纤维成形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淀粉简介 | 第14-24页 |
1.2.1 概述 | 第14-15页 |
1.2.2 淀粉的晶体结构 | 第15-17页 |
1.2.3 淀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第17-18页 |
1.2.4 变性淀粉 | 第18页 |
1.2.5 淀粉纤维的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2.6 淀粉纤维的应用领域 | 第23-24页 |
1.3 离心纺丝技术简介 | 第24-33页 |
1.3.1 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6-33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33-35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1.4.2 创新点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6页 |
第二章 高支链淀粉纤维的离心纺制备及纤维形貌调控 | 第46-71页 |
2.1 引言 | 第46-47页 |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7-4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48-51页 |
2.3.1 直链淀粉含量的确定 | 第48-49页 |
2.3.2 纺丝液的制备及溶液性质 | 第49-50页 |
2.3.3离心纺丝实验 | 第50-51页 |
2.3.4 纤维表面形貌的调控 | 第51页 |
2.3.5 扫描电镜测试(SEM) | 第51页 |
2.3.6 X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51页 |
2.3.7 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FTIR) | 第5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51-66页 |
2.4.1 淀粉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 | 第51-54页 |
2.4.2 淀粉溶液的流变性质 | 第54-56页 |
2.4.3 淀粉纤维的制备 | 第56-59页 |
2.4.4 淀粉纤维表面形貌的成形机理 | 第59-62页 |
2.4.5 淀粉纤维表面形貌的调控 | 第62-65页 |
2.4.6 淀粉纤维的结构 | 第65-6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第三章 淀粉溶液射流的运动过程及纤维成形机理研究 | 第71-112页 |
3.1 引言 | 第71页 |
3.2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71-72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71-7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72页 |
3.3 实验内容 | 第72-75页 |
3.3.1 溶液的配制及性能测试 | 第72-73页 |
3.3.2 射流轨迹的捕捉 | 第73页 |
3.3.3 离模膨胀比B与淀粉溶液浓度的关系 | 第73-74页 |
3.3.4 纺丝参数对射流运动过程的影响 | 第74页 |
3.3.5 纤维的可纺性 | 第74-75页 |
3.3.6 静电纺射流轨迹的捕捉 | 第75页 |
3.3.7 SEM测试 | 第7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75-106页 |
3.4.1 初始射流的形成 | 第75-85页 |
3.4.2 射流的拉伸运动过程 | 第85-90页 |
3.4.3 射流波动 | 第90-93页 |
3.4.4 不同溶液射流运动过程的对比分析 | 第93-100页 |
3.4.5 不同溶液纤维可纺性的对比分析 | 第100-104页 |
3.4.6 静电纺淀粉溶液的射流轨迹 | 第104-10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2页 |
第四章 淀粉纤维耐水性能的改善及应用 | 第112-139页 |
4.1 引言 | 第112-113页 |
4.2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 第113-114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113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113-114页 |
4.3 实验内容 | 第114-116页 |
4.3.1离心纺丝实验 | 第114页 |
4.3.2 淀粉纤维的耐水性能 | 第114-115页 |
4.3.3 载药淀粉/PEO纤维的制备 | 第115页 |
4.3.4 载药纤维的药物缓释性能 | 第115-116页 |
4.3.5 纤维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 第116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116-135页 |
4.4.1 淀粉纤维的形貌、直径分布以及耐水性能 | 第116-118页 |
4.4.2 柠檬酸交联淀粉纤维 | 第118-122页 |
4.4.3 戊二醛/乙酸溶液交联淀粉纤维 | 第122-125页 |
4.4.4 载药淀粉/PEO纤维的制备 | 第125-13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1页 |
5.1 结论 | 第139-140页 |
5.2 展望 | 第140-141页 |
附录 | 第141-14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45-147页 |
致谢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