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本文研究创新点 | 第18页 |
1.5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8-21页 |
2 纵向兼任高管成因和现状分析 | 第21-31页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大股东 | 第21页 |
2.1.2 纵向兼任高管 | 第21-22页 |
2.1.3 投资效率 | 第22页 |
2.2 纵向兼任高管在不同产权性质背景下的成因 | 第22-24页 |
2.3 纵向兼任高管现状分析 | 第24-26页 |
2.3.1 纵向兼任高管整体任命情况 | 第24-25页 |
2.3.2 不同产权性质下纵向兼任高管任命情况 | 第25-26页 |
2.4 纵向兼任高管相关法规总结 | 第26-31页 |
3 纵向兼任高管及企业投资效率相关文献回顾 | 第31-41页 |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1-33页 |
3.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1-32页 |
3.1.2 掏空理论 | 第32-33页 |
3.2 纵向兼任高管相关文献回顾 | 第33-36页 |
3.3 企业投资效率相关文献回顾 | 第36-40页 |
3.3.1 关于度量企业投资效率方法的文献综述 | 第36-39页 |
3.3.2 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 第39-40页 |
3.4 文献评价以及本文的研究空间 | 第40-41页 |
4 理论推导及研究假设 | 第41-46页 |
4.1 纵向兼任高管与公司投资效率 | 第41-43页 |
4.2 纵向兼任高管、产权性质与企业投资效率 | 第43-46页 |
5 样本选择及模型设计 | 第46-52页 |
5.1 样本选择 | 第46-47页 |
5.2 变量选择 | 第47-50页 |
5.2.1 被解释变量——投资效率的选取 | 第47-49页 |
5.2.2 解释变量——纵向兼任高管的选取 | 第49页 |
5.2.3 控制变量的选取 | 第49-50页 |
5.3 纵向兼任高管与投资效率模型构建 | 第50-52页 |
6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52-70页 |
6.1 描述性统计 | 第52-55页 |
6.1.1 投资偏误年度比较 | 第52页 |
6.1.2 总体描述性统计 | 第52-55页 |
6.2 相关性分析 | 第55-56页 |
6.3 多重共线性分析 | 第56页 |
6.4 单变量差异分析结果 | 第56-57页 |
6.5 回归分析 | 第57-62页 |
6.5.1 纵向兼任高管与企业投资效率 | 第58页 |
6.5.2 纵向兼任高管、产权性质与企业投资效率 | 第58-59页 |
6.5.3 纵向兼任高管、产权性质、代理成本进一步检验 | 第59-62页 |
6.6 稳健性检验 | 第62-70页 |
6.6.1 采用其他度量投资支出方式的稳健性检验 | 第62-66页 |
6.6.2 考虑系统性投资偏差的稳健性检验 | 第66-70页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0-72页 |
7.1 主要结论及建议 | 第70-71页 |
7.1.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70页 |
7.1.2 相关对策及建议 | 第70-71页 |
7.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71-72页 |
7.2.1 研究局限 | 第71页 |
7.2.2 未来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