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论何其芳诗歌的现代性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10-20页
    一、何其芳诗歌研究综述第10-15页
        (一)何其芳早期诗歌研究第10-11页
        (二)何其芳风格转变研究第11-12页
        (三)何其芳旧体诗和翻译诗歌研究第12-13页
        (四)何其芳诗歌比较研究第13-15页
    二、现代性理论背景阐释第15-18页
        (一)现代性产生及影响第15-16页
        (二)现代性的内部张力第16-17页
        (三)现代中国的现代性第17-18页
    三、研究提出及研究价值、方法和创新点第18-20页
第一章 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早期诗歌第20-36页
    第一节 早期诗歌创作的审美选择第20-26页
        一、第一阶段的美丽幻想第20-24页
        二、第二阶段的悲凉幽暗第24-25页
        三、前后阶段的互通性和差异性第25-26页
    第二节 审美现代性生成的内部因素第26-32页
        一、幼年到成年心理的变化第26-28页
        二、价值目标的缺失第28-30页
        二、怨恨情绪的推动第30-32页
    第三节 审美现代性生成的外部因素第32-36页
        一、乡土文化的审美培养第32-33页
        二、都市文明的双面影响第33-34页
        三、中外文学的双重作用第34-36页
第二章 启蒙现代性视角下的中期诗歌第36-56页
    第一节 诗风转变征兆与前往延安原因第36-39页
        一、从诗歌角度看转变征兆第36-37页
        二、从文章角度看转变征兆第37页
        三、诗风转变与前往延安的原因第37-39页
    第二节 启蒙现代性特征的产生第39-46页
        一、启蒙自己与启蒙他人第40-42页
        二、启蒙现代性产生的心态原因第42-44页
        三、惠特曼对何其芳诗歌启蒙现代性的影响第44-46页
    第三节 延安诗歌的矛盾性第46-56页
        一、无意识和有意识的自我隐藏第46-48页
        二、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混杂第48-50页
        三、何其芳和延安文艺的现代性第50-56页
第三章 何其芳后期诗歌及“何其芳现象”思考第56-74页
    第一节 多种类型诗歌并存第56-64页
        一、迎合时代的现代诗第56-59页
        二、相对自由的旧体诗第59-61页
        三、突破束缚的翻译诗歌第61-64页
    第二节 现代性的隐退及原因第64-68页
        一、诗歌创作现代性的式微第64-65页
        二、诗歌理论的现代性微显第65-66页
        三、文革背景下的创作困境第66-68页
    第三节 关于命题“何其芳现象”思考第68-74页
        一、命题提出及原因第68-69页
        二、伪命题的验证第69-71页
        三、“一个何其芳”第71-74页
结语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一、著作类第76-77页
    二、期刊以及会议论文类第77-79页
    三、学位论文类第79-80页
致谢第80-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词中园林书写的时空解读--以稼轩词为例
下一篇:梅曾亮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