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2.1 财政支出对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 | 第13-17页 |
1.2.2 公众认知对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 | 第17-20页 |
1.2.3 其他因素对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 | 第20-21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21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安排 | 第21-2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3.3 内容安排 | 第23-24页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24-26页 |
1.4.1 研究的重点 | 第24页 |
1.4.2 研究的难点 | 第24-25页 |
1.4.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2 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 | 第26-3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2.1.1 财政支出 | 第26页 |
2.1.2 公众认知 | 第26页 |
2.1.3 环境绩效 | 第26-2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2.2.2 外部性理论 | 第28页 |
2.2.3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8-29页 |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9页 |
2.2.5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9-30页 |
2.3 理论框架 | 第30-34页 |
2.3.1 理论相关性 | 第30-31页 |
2.3.2 理论逻辑性 | 第31-32页 |
2.3.3 财政支出、公众认知对环境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32-34页 |
3 环境绩效测度与分析 | 第34-47页 |
3.1 环境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 第34-36页 |
3.1.1 环境绩效指标体系 | 第34-35页 |
3.1.2 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3.2 指标权重确定 | 第36-38页 |
3.2.1 熵权法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3.2.2 环境绩效指标权重 | 第37-38页 |
3.3 环境绩效值计算 | 第38-41页 |
3.4 环境绩效测度结果分析 | 第41-46页 |
3.4.1 全国层面环境绩效测度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3.4.2 东中西部环境绩效测度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财政支出、公众认知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47-61页 |
4.1 财政支出、公众认知对环境绩效影响机理分析 | 第47-51页 |
4.1.1 影响因素及代理变量选择 | 第47-50页 |
4.1.2 影响机理分析 | 第50-51页 |
4.2 财政支出、公众认知对环境绩效影响实证分析 | 第51-59页 |
4.2.1 财政支出水平、公众认知对全国层面环境绩效影响分析 | 第52-55页 |
4.2.2 财政支出水平、公众认知对东中西部环境绩效影响分析 | 第55-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提高环境绩效的策略研究 | 第61-65页 |
5.1 财政支出策略 | 第61-62页 |
5.2 公众认知策略 | 第62-63页 |
5.3 财政支出与公众认知的配合策略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