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基于卤代胺类杂化化合物的介电性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7页
    1.1 晶体第9-12页
        1.1.1 晶体的基本性质第9-10页
        1.1.2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第10页
        1.1.3 电极化现象第10-12页
    1.2 相变第12-15页
        1.2.1 相变的分类第12-15页
    1.3 相变的材料的发展及其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5-17页
        1.3.1 相变材料的发展第15页
        1.3.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5-17页
第二章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17-19页
    2.1 主要实验仪器第17页
    2.2 主要实验试剂第17-18页
    2.3 实验条件及操作第18-19页
        2.3.1 介电常数测量第18页
        2.3.2 傅里叶红外测量 (IR)第18页
        2.3.3 X射线单晶衍射测量 (XRD)第18页
        2.3.4 粉末衍射测量 (PXRD)第18页
        2.3.5 示差扫描分析测量 (DSC)第18-19页
第三章 基于溴乙胺,碘乙胺为配体的有机-无机杂化物的合成与介电性质研究第19-31页
    3.1 化合物 [NH_3(CH_2)_2Br]_3 CdBr_5的制备与性质研究(1)第19-27页
        3.1.1 化合物1的合成第19页
        3.1.2 化合物1的IR与XRD分析第19-20页
        3.1.3 化合物1的晶体结构第20-24页
        3.1.4 化合物1的介电性质第24-25页
        3.1.5 化合物1的示差扫描热分析(DSC)第25-26页
        3.1.6 化合物1的介电开关性质第26-27页
    3.2 化合物 (NH_3C_2H_4I)_2 PbI_4的制备与性质研究(2)第27-30页
        3.2.1 化合物2的制备第27页
        3.2.2 化合物2的IR分析第27页
        3.2.3 化合物2的晶体结构第27-30页
        3.2.4 化合物2的介电性质第3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0-31页
第四章 基于对阴离子掺杂进行调控的有机-无机杂化物的合成与介电性质研究第31-44页
    4.1 化合物 [NH_2(CH_2)_2Cl]_2 [CdCl_3Br](3), [NH_2(CH_2)_2Cl]_2 [Cd Cl4](4) 和[NH_2(CH_2)_2Cl]_2 [CdBr_4](5)第31-43页
        4.1.1 化合物 3,4,5 的合成第31-32页
        4.1.2 化合物 3,4,5 的IR与XRD分析第32-33页
        4.1.3 化合物 3,4,5 的DSC测量第33-34页
        4.1.4 化合物 3,4,5 的晶体结构第34-40页
        4.1.5 化合物 3,4,5 的介电性质第40-43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3-44页
第五章 基于冠醚和无机酸为配体的有机-无机杂化物的合成与介电性质研究第44-65页
    5.1 化合物NH_3C_3H_6Cl BF_4 C_(10)H_(20)O_5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6)第44-49页
        5.1.1 化合物6的合成第44页
        5.1.2 化合物6的IR分析第44-45页
        5.1.3 化合物6的晶体结构第45-48页
        5.1.4 化合物6的介电性质第48-49页
    5.2 化合物NH_3C_3H_6Br ClO_4 C_(10)H_(20)O_5 (7)第49-54页
        5.2.1 化合物7的合成第49页
        5.2.2 化合物7的IR分析第49-50页
        5.2.3 化合物7的晶体结构第50-53页
        5.2.4 化合物7的介电性质第53-54页
    5.3 化合物NH_3C_3H_6Cl ClO_5 C_(10)H_(20)O_5 (8)第54-59页
        5.3.1 化合物8的合成第54页
        5.3.2 化合物8的IR分析第54-55页
        5.3.3 化合物8的晶体结构第55-58页
        5.3.4 化合物8的介电性质第58-59页
    5.4 化合物NH_3C_2H_4Cl ClO_4 C_8H_(16)O_4 (9)第59-64页
        5.4.1 化合物9的合成第59页
        5.4.2 化合物9的IR分析第59-60页
        5.4.3 化合物9的晶体结构第60-64页
        5.4.4 化合物9的介电性质第64页
    5.5 结果与讨论第64-65页
第六章 新型胺盐化合物的组装合成与介电性质研究第65-76页
    6.1 化合物NH_3C_3H_6Br ClO_4 (10)第65-70页
        6.1.1 化合物10的合成第65页
        6.1.2 化合物10的IR分析第65-66页
        6.1.3 化合物10的晶体结构第66-69页
        6.1.4 化合物10的介电性质第69-70页
    6.2 化合物NH_3C_3H_6BrPF_6 (11)第70-75页
        6.2.1 化合物11的合成第70页
        6.2.2 化合物11的IR分析第70-71页
        6.2.3 化合物11的晶体结构第71-74页
        6.2.4 化合物11的介电性质第74-7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75-76页
第七章 结论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作者简介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功能超疏水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大型单头液压劈裂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