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概述 | 第9-13页 |
(一)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相关概念 | 第9-10页 |
1、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中“政府”的界定 | 第9页 |
2、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中“政府信息”和“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界定 | 第9-10页 |
(二)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0-13页 |
1、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相关立法及司法解释 | 第10-11页 |
2、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三种方式 | 第11-13页 |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现状 | 第13-20页 |
(一)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3-15页 |
1、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立法层级较低 | 第13-14页 |
2、过于限定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 第14-15页 |
3、过于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进行限制不利于公民进行权利救济 | 第15页 |
(二)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举报救济制度的现状 | 第15-16页 |
1、对公民政府信息公开举报救济规定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 | 第15-16页 |
2、举报救济方式渠道不够畅通,电子化、信息化落后 | 第16页 |
3、政府处理个人信息公开举报救济不够及时,有效性低 | 第16页 |
(三)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救济制度的现状 | 第16-18页 |
1、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救济属于行政系统内部救济且为书面审理,缺乏独立性 | 第16-17页 |
2、行政复议救济诉讼期限过短,限制了权利人进行救济 | 第17页 |
3、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救济中不适用调解,不利于行政纠纷的解决 | 第17-18页 |
(四)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救济制度的现状 | 第18-20页 |
1、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简易审理程序规定不合理且缺乏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公益诉讼 | 第18页 |
2、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管辖以及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有待完善 | 第18-19页 |
3、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中,权利人难以获得国家赔偿 | 第19-20页 |
三、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及其救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0-24页 |
(一)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及其复议前置制度 | 第20-21页 |
1、美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立法 | 第20页 |
2、美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内容 | 第20-21页 |
3、美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的复议前置制度 | 第21页 |
(二) 英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及其信息专员制度 | 第21-22页 |
1、英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立法 | 第21-22页 |
2、英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内容 | 第22页 |
3、英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的信息专员制度 | 第22页 |
(三) 日本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及其信息公开审查会 | 第22-24页 |
1、日本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立法 | 第22-23页 |
2、日本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内容 | 第23页 |
3、日本政府信息公开救济的信息公开审查会 | 第23-24页 |
四、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建议 | 第24-28页 |
(一)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法》的制定 | 第24-25页 |
1、解决《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法律适用上的冲突 | 第24页 |
2、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 | 第24页 |
3、取消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说明制度,保障公民的信息知情权 | 第24-25页 |
(二) 借鉴日本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设立信息公开委员会 | 第25-26页 |
1、设立信息公开委员会的原因 | 第25页 |
2、信息公开委员会的内容 | 第25页 |
3、实现信息公开委员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有效衔接 | 第25-26页 |
(三) 借鉴英美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的三种传统方式:举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 第26-28页 |
1、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举报救济的规定 | 第26页 |
2、借鉴英美国经验,设立信息裁判所及行政复议前置程序 | 第26-27页 |
3、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完善行政诉讼及其国家赔偿的立法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