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自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页
        1.2.2 实践意义第9-10页
    1.3 文献研究现状与评述第10-13页
        1.3.1 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综合评述第12-13页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13-14页
        1.4.1 研究思路第13页
        1.4.2 主要内容第13-14页
    1.5 研究难点、重点与创新点第14页
    1.6 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自媒体相关理论与基本情况概述第16-24页
    2.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第16-17页
    2.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与主要内容第17-18页
        2.2.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第17-18页
        2.2.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第18页
    2.3 自媒体的内涵、分类与特征第18-22页
        2.3.1 自媒体的内涵第18-19页
        2.3.2 自媒体的分类第19-21页
        2.3.3 自媒体的特征第21-22页
    2.4 自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22-24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亟须运用自媒体的原因第24-34页
    3.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追溯第24-27页
        3.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范式演变第24页
        3.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逻辑第24-25页
        3.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第25-27页
    3.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审视第27-30页
        3.2.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问题第27-28页
        3.2.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实问题的根源第28-30页
    3.3 自媒体应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第30-34页
        3.3.1 自媒体成为大众处理信息的新的重要工具第30-31页
        3.3.2 自媒体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第31-32页
        3.3.3 自媒体的发展与完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第32-34页
第四章 自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应用现状第34-38页
    4.1 自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应用现状概述第34页
    4.2 自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用中的现实问题第34-36页
        4.2.1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的编码质量不高第34-35页
        4.2.2 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的关注度依旧过低第35页
        4.2.3 对自媒体的技术开发与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第35-36页
    4.3 自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剖析第36-38页
        4.3.1 缺乏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传播人才第36页
        4.3.2 受众个性意识增强、媒介选择面广第36页
        4.3.3 信息管控、监评机制不够健全第36-37页
        4.3.4 传播环境相较以往更复杂、多元文化共存第37-38页
第五章 自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应用路径第38-45页
    5.1 自媒体应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38-39页
        5.1.1 “三化”合一第38页
        5.1.2 理实合一第38页
        5.1.3 传受合一第38-39页
    5.2 自媒体应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第39-45页
        5.2.1 健全传播机制第39-40页
            5.2.1.1 健全统规管控机制第39页
            5.2.1.2 健全效果评价机制第39-40页
        5.2.2 改善传播条件第40-41页
            5.2.2.1 打造专业队伍第40页
            5.2.2.2 推动媒介融合第40-41页
            5.2.2.3 研发升级技术第41页
        5.2.3 变革传播理念第41-43页
            5.2.3.1 参透理论本质第41-42页
            5.2.3.2 重视受众需求第42页
            5.2.3.3 防治不良思潮第42-43页
        5.2.4 改进传播方法第43-45页
            5.2.4.1 丰富传播手段第43页
            5.2.4.2 拓宽传播渠道第43页
            5.2.4.3 优化传播内容第43-44页
            5.2.4.4 活化传播语言第44-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个人简介第50-51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种粮农户经营规模及其效应分析
下一篇:武陵山片区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共营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