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各类型图书馆论文--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论文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对外开放研究--以青岛市大学园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2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12页
        1.2.2 实际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综述第13-21页
        1.3.1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9页
        1.3.2 国外研究综述第19-21页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21-22页
        1.4.1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2 研究思路第22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22-24页
2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第24-30页
    2.1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对外开放的概念及原则第24-25页
    2.2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第25-28页
        2.2.1 图书馆的性质和职能第25-26页
        2.2.2 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能力不足第26-27页
        2.2.3 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需要第27-28页
    2.3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对外开放的可行性第28-30页
        2.3.1 馆藏优势第28-29页
        2.3.2 技术优势第29页
        2.3.3 人员优势第29-30页
3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对外开放的经验借鉴第30-39页
    3.1 国外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对外开放的现状第30-34页
        3.1.1 美国高校图书馆现状第30-31页
        3.1.2 英国高校图书馆现状第31-32页
        3.1.3 德国高校图书馆现状第32-33页
        3.1.4 其他国家高校图书馆现状第33-34页
    3.2 国内其他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对外开放的现状第34-37页
    3.3 国外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对外开放服务的启示第37-39页
        3.3.1 法律规章制度健全第37页
        3.3.2 为社会公众服务意识强第37-38页
        3.3.3 配备专门的人员为社会公众服务第38-39页
4 青岛市大学园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对外开放现状第39-46页
    4.1 对外开放的现状第39-41页
    4.2 对外开放现存的问题第41-43页
        4.2.1 在校师生从思想意识上不认同对外开放第41页
        4.2.2 现行制度不能完全支撑对外开放第41-42页
        4.2.3 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与高校图书馆现有资源之间的错位第42页
        4.2.4 政府部门支持力度不一第42-43页
    4.3 青岛市大学园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对外开放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3-46页
        4.3.1 政策法规建设不完善第43-44页
        4.3.2 对外开放思想观念封闭第44页
        4.3.3 图书馆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第44页
        4.3.4 物资、人力资源匮乏第44-46页
5 促进青岛市大学园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对外开放的建议第46-55页
    5.1 组织管理方面第46-48页
        5.1.1 转变封闭的思想观念第46页
        5.1.2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第46-47页
        5.1.3 制定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第47-48页
    5.2 资源建设方面第48-51页
        5.2.1 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第48-49页
        5.2.2 保障馆地合作不断拓展服务空间第49页
        5.2.3 闲置资源互相转化第49-50页
        5.2.4 拓展图书馆经费获取渠道第50页
        5.2.5 建立健全人员保障措施第50-51页
    5.3 信息服务方面第51-55页
        5.3.1 完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建设第51-52页
        5.3.2 因地制宜开展图书馆推送服务第52-53页
        5.3.3 利用新媒体加强深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第53页
        5.3.4 加强与其他机构的信息服务合作第53-55页
结束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胶盐溶液的物理凝胶化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及静电纺丝纤维材料的制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