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居型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7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7-12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2页 | 
|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13-18页 |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理论视角、研究资料的收集及分析 | 第13-16页 | 
| 一、研究问题 | 第13页 | 
| 二、理论视角 | 第13-14页 | 
|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及分析 | 第14-16页 | 
|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 一、新生代农民工 | 第16页 | 
| 二、分居型新生代农民工 | 第16页 | 
| 三、婚姻稳定性 | 第16-17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分居家庭的形成原因 | 第18-20页 | 
| 第一节 制度(结构)成因 | 第18-19页 | 
| 第二节 家庭成因 | 第19-20页 | 
| 第四章 分居型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现状 | 第20-24页 | 
|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夫妻虽然分居但婚姻关系稳定 | 第20-22页 | 
|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夫妻分居两地且婚姻关系不稳定 | 第22-24页 | 
| 第五章 分居型新生代农民工夫妻关系得以维系的因素 | 第24-35页 | 
| 第一节 婚姻吸引力强 | 第24-30页 | 
| 一、婚前感情基础好 | 第24-26页 | 
| 二、频繁的婚姻互动 | 第26-27页 | 
| 三、家庭经济改善 | 第27-28页 | 
| 四、“男工女耕”角色互补 | 第28-29页 | 
| 五、“门当户对”的婚姻 | 第29-30页 | 
| 第二节 离婚障碍多 | 第30-35页 | 
| 一、子女因素 | 第30页 | 
| 二、农村家族家庭网络的制约 | 第30-31页 | 
| 三、离婚成本高 | 第31-32页 | 
| 四、传统婚姻观念与婚姻习俗 | 第32-33页 | 
| 五、择偶难 | 第33-35页 | 
| 第六章 分居型新生代农民工夫妻关系难以维系的因素 | 第35-40页 | 
| 第一节 婚姻吸引力弱 | 第35-38页 | 
| 一、“速配”婚姻 | 第35-36页 | 
| 二、社会流动增强了婚姻替代吸引力 | 第36-37页 | 
| 三、性需求无法满足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离婚障碍少 | 第38-40页 | 
| 一、个人本位的价值观 | 第38-39页 | 
| 二、法律的宽容 | 第39-4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0-42页 | 
| 第一节 结论 | 第40-41页 | 
| 第二节 讨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附录 1 | 第46-47页 | 
| 附录 2 | 第47-52页 | 
| 个人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