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Li+和(PF6-离子分别与Ethylene Carbonate分子配位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6-12页
    1.1 引言第6-7页
    1.2 锂离子电池的构造及原理第7-8页
    1.3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简介及分类第8-10页
        1.3.1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简介第8-9页
        1.3.2 电解质锂盐第9-10页
        1.3.3 有机溶剂第10页
    1.4 本论文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第10-12页
第二章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概述与团簇物理简介第12-16页
    2.1 第一性原理和量子化学简介第12页
    2.2 绝热近似(波恩-奥本海默近似)第12-13页
    2.3 Hartree-Fock自洽场算法(HF方法)第13-14页
    2.4 密度泛函方法(DFT)第14页
    2.5 团簇物理简介第14-15页
    2.6 Gaussian09软件包的简单介绍第15-16页
第三章 [Li(EC)_n]~+团簇结构与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16-25页
    3.1 计算方法与模型第16-17页
    3.2 [Li(EC)_n]~+团簇几何结构特征第17-19页
    3.3 [Li(EC)_n]~+团簇相关性质第19-23页
        3.3.1 [Li(EC)_n]~+(n=1-7)团簇的稳定性第19-21页
        3.3.2 振动熵对[Li(EC)_n]~+(n=1-7)团簇能量的影响第21-23页
        3.3.3 溶剂化效应对[Li(EC)_n]~+(n=1-7)团簇能量的影响第23页
    3.4 本章总结第23-25页
第四章 [PF6(EC)_n]-团簇结构与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25-27页
    4.1 计算方法与模型第25页
    4.2 [PF6(EC)_n]-团簇几何结构特征与性质第25-26页
    4.3 本章总结第26-2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27-29页
参考文献第29-31页
致谢第31-33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33页

论文共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T企业CRM模块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地理跨界搜索与企业产品创新之间非线性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