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砷对超积累植物蜈蚣草及其根际与内生细菌的影响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土壤砷污染第13-17页
        1.1.1 砷在土壤中的形态及其毒性第13-14页
        1.1.2 土壤环境中砷的来源第14-15页
        1.1.3 土壤砷污染现状第15页
        1.1.4 土壤砷污染危害第15-16页
        1.1.5 土壤砷污染的修复技术第16-17页
    1.2 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第17-25页
        1.2.1 砷对植物的影响第17-18页
        1.2.2 植物对砷的抗性机制第18-19页
        1.2.3 植物修复第19-21页
            1.2.3.1 超积累植物第19-20页
            1.2.3.2 超积累植物的修复机制第20-21页
        1.2.4 砷超积累植物第21-25页
            1.2.4.1 砷与蜈蚣草根际的相互作用第22-23页
            1.2.4.2 蜈蚣草对砷的吸收与转运机制第23-24页
            1.2.4.3 蜈蚣草对砷的富集与解毒机制第24-25页
            1.2.4.4 蜈蚣草体内砷的形态分布与转化第25页
    1.3 内生菌在植物修复中的作用第25-28页
        1.3.1 内生细菌第25-26页
        1.3.2 内生细菌的促生特性第26-28页
            1.3.2.1 合成促植物生长激素第27页
            1.3.2.2 分泌铁载体第27页
            1.3.2.3 促进植物对磷的吸收第27-28页
        1.3.3 内生菌的砷代谢与抗性机制第28页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8-29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29-31页
第二章 不同砷形态对蜈蚣草根际环境及砷富集的影响第31-49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1-38页
        2.1.1 实验材料第31-33页
            2.1.1.1 蜈蚣草第31页
            2.1.1.2 土壤第31-32页
            2.1.1.3 根际袋第32-33页
            2.1.1.4 土壤间隙水采样器第33页
        2.1.2 盆栽实验第33-34页
        2.1.3 样品收集与保存第34页
        2.1.4 样品处理与测定方法第34-36页
            2.1.4.1 根际土壤样品第34-35页
            2.1.4.2 根际土壤溶液样品第35页
            2.1.4.3 植物样品第35-36页
        2.1.5 DGT实验第36-38页
            2.1.5.1 DGT装置的制作第36-37页
            2.1.5.2 DGT测定与计算第37-38页
        2.1.6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8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8-48页
        2.2.1 不同砷形态胁迫下蜈蚣草根际环境的变化第38-44页
            2.2.1.1 根际土壤中总As和As形态的变化第38-40页
            2.2.1.2 根际土壤溶液中总As、P和As形态的变化第40-41页
            2.2.1.3 根际土壤溶液中pH和DOC的变化第41-43页
            2.2.1.4 DGT模拟蜈蚣草根际的动态变化第43-44页
        2.2.2 不同砷形态对蜈蚣草生物量和As富集的影响第44-47页
        2.2.3 不同砷形态对蜈蚣草体内As形态分布与转化的影响第47-48页
    2.3 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蜈蚣草抗砷内生细菌的分离与特性研究第49-65页
    3.1 实验材料第49页
        3.1.1 蜈蚣草第49页
        3.1.2 培养基第49页
    3.2 实验方法第49-53页
        3.2.1 抗As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第49-51页
        3.2.2 抗As内生细菌的促生性能表征第51-52页
            3.2.2.1 IAA生成能力第51页
            3.2.2.2 铁载体分泌能力第51-52页
            3.2.2.3 溶磷能力第52页
        3.2.3 内生细菌的As抗性与转化能力的测定第52-53页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64页
        3.3.1 蜈蚣草抗As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第53-57页
        3.3.2 蜈蚣草抗As内生细菌的促生特性第57-60页
        3.3.3 蜈蚣草抗As内生细菌的As抗性第60-62页
        3.3.4 蜈蚣草抗As内生细菌的As形态转化能力第62-64页
    3.4 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75-77页
课题项目资助第77-79页
致谢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汉市主要绿化植物滞尘及含硫能力分析
下一篇:白介素-1受体阻滞剂及利拉鲁肽对人胰淀素所致胰岛细胞炎症及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