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9-20页 |
| 1.1 对虾属简介 | 第9-15页 |
| 1.1.1 对虾属的分类 | 第9-10页 |
| 1.1.2 对虾的形态学特征 | 第10-13页 |
| 1.1.3 对虾的生活习性 | 第13-14页 |
| 1.1.4 对虾的繁殖特征 | 第14页 |
| 1.1.5 对虾的分布和利用价值 | 第14-15页 |
| 1.2 对虾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2.1 对虾的组织学研究 | 第15-16页 |
| 1.2.2 对虾的遗传学研究 | 第16页 |
| 1.2.3 对虾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6-17页 |
| 1.2.4 对虾的其他研究 | 第17页 |
| 1.3 斑节对虾的核糖体基因(18S rDNA) | 第17-19页 |
| 1.4 基因克隆技术 | 第19页 |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 2.1 试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20-22页 |
| 2.1.1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 2.1.2 试验试剂 | 第21页 |
| 2.1.3 试验仪器 | 第21-22页 |
| 2.2 试验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 2.2.1 斑节对虾DNA的提取方法 | 第22-23页 |
| 2.2.2 18S rDNA引物的设计合成 | 第23-24页 |
| 2.2.3 PCR扩增 | 第24-26页 |
| 2.2.4 测序 | 第26-2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 3.1 试验结果 | 第27-28页 |
| 3.2 三个不同地理环境的序列比对 | 第28-30页 |
| 3.3 18S rDNA基因的测序结果和分析 | 第30-32页 |
| 3.4 三对引物在不同地区的18S rDNA基因的测序结果和分析 | 第32-34页 |
| 4 讨论 | 第34-36页 |
| 4.1 PCR扩增和测序 | 第34页 |
| 4.2 三个不同地理环境18S rDNA基因序列变异位点 | 第34页 |
| 4.3 18S rDNA系统进化树 | 第34-35页 |
| 4.4 不同引物对18S rDNA基因测序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附录 | 第39-43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