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1.1 油菜种植生产现状 | 第12-13页 |
1.2 植物种子萌发出苗的阈值温度研究 | 第13-14页 |
1.3 低温胁迫对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形态的影响 | 第14-15页 |
1.4 低温胁迫下植株生理生化水平的变化与适应 | 第15-18页 |
1.4.1 生物膜损伤 | 第15-16页 |
1.4.2 渗透调节 | 第16-17页 |
1.4.3 抗氧化系统防御 | 第17-18页 |
1.5 植物响应低温胁迫基因水平研究 | 第18-20页 |
1.5.1 植物耐低温相关基因研究 | 第18-19页 |
1.5.2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植物抗寒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和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2-25页 |
2.2.1 油菜种子萌发出苗期耐低温性评价 | 第22-23页 |
2.2.2 不同油菜品种(材料)种子萌发成苗低温阈值研究 | 第23-24页 |
2.2.3 低温胁迫油菜幼苗形态、生理及转录表达差异研究 | 第24-25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5-28页 |
2.3.1 种子萌发特性指标及幼苗形态指标调查方法 | 第25页 |
2.3.2 幼苗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 第25页 |
2.3.3 RNA-seq及RT-qPCR的步骤及方法 | 第25-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56页 |
3.1 油菜种子萌发出苗期耐低温性评价 | 第28-34页 |
3.1.1 不同温度下不同油菜品种(材料)的萌发特性差异 | 第28-29页 |
3.1.2 不同温度下不同油菜品种(材料)幼苗的形态差异 | 第29-31页 |
3.1.3 油菜萌发出苗期耐低温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31-32页 |
3.1.4 油菜种子萌发出苗期耐低温性评价 | 第32-34页 |
3.2 不同油菜品种(材料)种子萌发出苗低温阈值研究 | 第34-43页 |
3.2.1 不同温度下油菜种子萌发出苗进程 | 第34-39页 |
3.2.2 油菜种子萌发低温阈值估计 | 第39-41页 |
3.2.3 油菜种子出苗低温阈值估计 | 第41-43页 |
3.3 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形态、生理差异 | 第43-49页 |
3.3.1 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的形态与生物量差异 | 第43-46页 |
3.3.2 油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 第46-49页 |
3.4 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49-56页 |
3.4.1 测序数据及评估 | 第49-50页 |
3.4.2 差异表达分析 | 第50-53页 |
3.4.3 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聚类 | 第53-55页 |
3.4.4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 第55-56页 |
4 讨论与小结 | 第56-62页 |
4.1 讨论 | 第56-60页 |
4.1.1 低温对油菜萌发与成苗阶段的根系生长影响 | 第56页 |
4.1.2 低温胁迫下苗干重和苗鲜干比的变化 | 第56-57页 |
4.1.3 种子萌发出苗的低温阈值研究方法比较 | 第57页 |
4.1.4 不同耐性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 | 第57-58页 |
4.1.5 油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转录水平响应 | 第58-60页 |
4.2 小结 | 第60-62页 |
4.2.1 不同油菜品种(材料)种子萌发出苗期耐低温性评价 | 第60页 |
4.2.2 油菜种子萌发出苗的低温阈值 | 第60页 |
4.2.3 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