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缩略词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1.2.1 环境压力对昆虫病原真菌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2 Rab蛋白与RabGAP的关系 | 第12-14页 |
1.2.3 Rab GTPase激活蛋白Gyp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1 立题依据 | 第15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蝗绿僵菌MaGyp2的功能研究 | 第17-4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20页 |
2.1.1 供试载体、菌株及昆虫 | 第17页 |
2.1.2 主要培养基 | 第17-18页 |
2.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第18-19页 |
2.1.4 主要实验溶剂 | 第19-20页 |
2.1.5 主要设备 | 第20页 |
2.2 主要实验方法 | 第20-34页 |
2.2.1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20-21页 |
2.2.2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转化 | 第21页 |
2.2.3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4 农杆菌的电转化 | 第22页 |
2.2.5 农杆菌介导的蝗绿僵菌的转化 | 第22-23页 |
2.2.6 MaGyp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3页 |
2.2.7 MaGyp2敲除突变载体和回复突变载体的构建 | 第23-25页 |
2.2.8 MaGyp2敲除和回复菌株的筛选及验证 | 第25-26页 |
2.2.9 基因组的微量提取 | 第26页 |
2.2.10 真菌基因组的大量提取 | 第26-27页 |
2.2.11 Southern Blot验证敲除转化子 | 第27-29页 |
2.2.12 MaGyp2对蝗绿僵菌孢子特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2.2.13 毒力测定 | 第30页 |
2.2.14 DNA损伤分析 | 第30-32页 |
2.2.15 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 第32-33页 |
2.2.16 qRT-PCR | 第33-34页 |
2.2.17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46页 |
2.3.1 MaGyp2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4-36页 |
2.3.2 MaGyp2敲除和回复菌株的构建及验证 | 第36-37页 |
2.3.3 MaGyp2对蝗绿僵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4 MaGyp2对蝗绿僵菌逆境敏感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2.3.5 MaGyp2对蝗绿僵菌毒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6 紫外照射下MaGyp2在蝗绿僵菌中的表达 | 第41-42页 |
2.3.7 MaGyp2缺失降低蝗绿僵菌抗氧化能力 | 第42-43页 |
2.3.8 MaGyp2影响紫外逆境下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43页 |
2.3.9 MaGyp2缺失增强紫外辐射对蝗绿僵菌DNA的损伤 | 第43-44页 |
2.3.10 MaGyp2影响紫外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44-45页 |
2.3.11 MaGyp家族基因的表达 | 第45-46页 |
2.4 讨论 | 第46-49页 |
2.4.1 MaGyp2的结构特点 | 第46-47页 |
2.4.2 MaGyp2增强紫外敏感性分析 | 第47-48页 |
2.4.3 MaGyp2与家族成员的关系 | 第48-49页 |
3 主要结论与后续工作建议 | 第49-50页 |
3.1 主要结论 | 第49页 |
3.2 后续实验安排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附录 | 第5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