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基于共赢视角下“中盐金坛”企校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7-14页
    1.1 研究背景第7页
    1.2 研究目的第7-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8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8-11页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1-12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4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2 企校合作实现共赢的基本要素第14-21页
    2.1 竞争驱动第14-16页
        2.1.1 技术创新战略的支持第14-15页
        2.1.2 复合型人才队伍的支持第15-16页
    2.2 质量效益互补第16-18页
        2.2.1 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第16页
        2.2.2 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需求第16-17页
        2.2.3 主导行业话语权的需求第17-18页
    2.3 追求1+1>2第18-21页
        2.3.1 产学研合作的协同第18-19页
        2.3.2 可持续发展动力第19页
        2.3.3 社会责任价值化第19-21页
3 中盐金坛企校合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1-31页
    3.1 中盐金坛企校合作现状第21-24页
        3.1.1 中盐金坛概况第21页
        3.1.2 企校合作现状第21-24页
    3.2 中盐金坛企校合作存在的问题第24-28页
        3.2.1 运行问题第25-26页
        3.2.2 融合问题第26-27页
        3.2.3 机制体制问题第27-28页
    3.3 原因分析第28-31页
        3.3.1 就国内情况而言第28-29页
        3.3.2 就中盐金坛公司而言第29页
        3.3.3 就高等院校而言第29-30页
        3.3.4 就市场需求情况而言第30-31页
4 国内外企校合作共赢模式的案例分析及启示第31-38页
    4.1 国内企校合作共赢案例分析及经验第31-33页
        4.1.1 中国建材——重组模式实现技术创新第31-32页
        4.1.2 华能集团——半军事化管理模式造“黄金人”第32-33页
    4.2 国外企校合作共赢经验分析第33-37页
        4.2.1 美国的合作教育经验第33-34页
        4.2.2 德国的“双元制”经验第34-35页
        4.2.3 英国的“三明治”经验第35-36页
        4.2.4 日本的产学官合作经验第36-37页
    4.3 国内外企校合作共赢模式启示第37-38页
        4.3.1 国内企校合作共赢模式启示第37页
        4.3.2 国外企校合作共赢模式启示第37-38页
5 优化中盐金坛企校合作的基本构想第38-44页
    5.1 优化中盐金坛企校合作的总体思路第38-40页
        5.1.1 四大因素相辅相成构成企校合作体系第38-39页
        5.1.2 企校合作深化的作用可促进教学改革第39页
        5.1.3 达到企校合作最优的设想第39-40页
    5.2 优化中盐金坛企校合作的具体做法第40-42页
        5.2.1 社会各界对企校合作认知需进一步提升第41-42页
        5.2.2 切实把企校合作内涵做出实效第42页
        5.2.3 寻求“有章可依,有规可循”第42页
    5.3 实现中盐金坛企校合作共赢的三大发展第42-44页
        5.3.1 寻求更为有效的发展第43页
        5.3.2 遵循可持续发展第43页
        5.3.3 做好良性健康发展第43-44页
6 实现中盐金坛企校合作共赢的对策建议第44-47页
    6.1 加强运行实践第44页
        6.1.1 提高认识观念第44页
        6.1.2 建立健全学分互认制度第44页
    6.2 强化融合创新第44-45页
        6.2.1 打造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信心第45页
        6.2.2 创新设计人才教育模式第45页
        6.2.3 规划国际合作战略第45页
    6.3 完善机制体制第45-47页
        6.3.1 建立法制保障体制第45-46页
        6.3.2 制定教育改革配套措施第46页
        6.3.3 打破体制对企校合作的束缚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作者简历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视觉伺服反馈的农业机器人导航控制研究
下一篇: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全球化能力的研究--基于南京大学本科生就读经历调查的数据分析